賭石傳奇
賭石這些年方興未艾。
所謂賭石,是買賣翡翠毛料的方式,盛行于緬甸和中緬邊境的玉石交易中。用最通俗的說法,就叫“隔口袋買貓”。
此話怎講?那翡翠毛料,被表皮包裹著,一塊小小石頭,標價成千上萬元,甚至幾百萬元。參與賭石的人,只能看見一層皮殼,有如隔著一層口袋。灰不溜秋頑石一塊,里邊是翡翠還是普通玉石,神仙難以預料。也有開“天窗”的,即在毛料邊緣切開一個小片,讓人可以由此窺視,略為增加了點透明度。不過,開有“天窗”的毛料價格高出許多,整體品質高低有無裂隙亦很難說。
毛料里邊成色如何,誰也說不清道不明,唯有切割后方能真相大白。在此之前,賭石人只能憑感覺憑經驗,依據皮殼上呈現出的蛛絲馬跡,結合價格,自己去判斷和估算。
買下毛料,多數人總是當場切割,立馬見分曉。
在輸贏即將揭曉的時刻,又何止賭石人,旁觀者的心也全都提到嗓子眼上,鼓起兩只眼睛注視著機具的每一次切割。切下去的每一刀,都至關重要。一刀下去,無色無水,一塊石頭不名幾文,頃刻間銀子化成水;一刀下去,色好水足,見翡又見翠,頓時水漲船高,價格打著滾朝上翻。
“一刀窮,一刀富,一刀披麻布……”久經沙場的賭石人,歸結出這句順口溜。目擊賭石的情景,這樣的描述可謂入木三分,準確生動又形象。
賭石諸多傳奇中,有兩個最為驚心動魄,在瑞麗那是人盡皆知:有人花幾千元,買下一塊其丑無比的毛料,切割后通體碧綠,行話稱“大漲”,賺了幾百萬;有人看上一塊百來斤的老坑翡翠,投資上百萬,打開后無翡無翠,行話叫“解垮”,僅賣得幾萬元。
傳奇鼓噪,人氣鼎盛。行走街頭巷尾,賭石的店鋪到處可見,人們抱著僥幸心理,圍了一圈又一圈。
賣與買,一個漫天要價,一個就地還錢。賭石者總是滿懷希望,又不斷受挫,偶有斬獲,便欣喜若狂。就連在飯館用餐,一口四川話的店老板,說起賭石也是滔滔不絕,談經歷談感受。“賭石,可以說十賭九輸。好在一次幾百元,不傷筋動骨,偶爾玩玩而已,千萬別當真!”店老板反復告誡我們這些四川老鄉。
瑞麗的賭石,參與者多為游客,花上幾百千把元,賭一賭手氣,不過是小打小鬧,找找感覺玩個刺激。至于大宗的毛料買賣,主要集中在緬甸新首都內比都進行,只有那里,才算得上是瘋狂的賭石。不過,怎樣一個瘋狂,飯店老板也只是道聽途說。
內比都賭石的瘋狂,終從一家珠寶行的白先生口中得知。
那是在姐告大國門旁邊,我一口氣看了十來家翡翠商店后,鬼使神差,走進白先生的店內。白先生繪聲繪色地講出許多鮮為人知的賭石內幕。
翡翠產于緬甸,主產區是北部的密支那地區,分布有帕敢、龍肯、后江、雷打等八大場區。作為重要的財稅來源之一,翡翠產業系國之命脈,一切由官方管控,關鍵環節的翡翠毛料外銷,放在首都內比都再自然不過。。
與瑞麗不同,內比都的賭石,每年分幾次集中進行,每次十來天。
賭石之前,先由緬甸官方發布消息,對翡翠原石統一編號,再組織競標拍賣,投標者看樣下注,并采用歐元結算。這種銷售方式,謂之公盤。公盤又分明標和暗標,競投方式雖有差異,但終以標的高者勝出。通過公盤交易的玉石,方可獲準出境,否則視作走私。這種競標,對客戶來說可算公正,但也風險巨大,一旦看走了眼,中標的翡翠原石品質低下,就會落個血本無歸。
參與公盤競標,除要獲得主辦方邀請外,每個人尚需繳納五萬歐元的保證金,若是中標后不按約定付款,保證金不退不說,還記入黑名單。
即便條件苛刻,每一次公盤競標,總有上萬名翡翠商人,從世界各地趕去,其中又以中國的居多。資金雄厚的翡翠商人,寧愿冒風險也不愿放棄機會。他們心知肚明,不冒這個險也就失去了翡翠原石的來源。所以,一個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內比都基礎設施差,酒店內七八個人擠住一間房子。所謂的陳列場不過空壩子,搭建有簡陋的遮陽棚,沒有水,沒有公共廁所,原石散堆空壩或棚內。商人們冒著酷暑,頭頂烈日,手持強光電筒,蹲著跪著,聚精會神地觀察比較。一旦相中,找來同伴幫助分析,共同斟酌,商量投標價格。
廣播聲震耳欲聾,不斷報出喜訊,一塊石頭,居然有人出到八千萬歐元的天價,聽眾瞠目結舌。
參加的人越多,人氣越旺,成交價往往高出標的幾倍乃至幾十倍,令人心驚肉跳,叫苦不迭。更有國內去的新手慌了神,一時間手忙腳亂,錯把歐元當成人民幣,報錯標的,損失慘重。
競標的價格繼續瘋漲,廣播里的聲聲喜訊,猶如聲聲催命符。這哪里是在賭石,干脆說是在賭命啦。比的是眼力,拼的是膽識,賭的是身家性命!
每一次公盤競標,翡翠原石總是節節攀升,成交額達數十億歐元。水漲船高,公盤過程中的所有開銷,包括競標中的虧損,最終全部計入成本,分攤到加工好的每一件玉器上。
這些年,翡翠價格不斷攀升。不漲價,賺不到錢;漲高了,銷路受影響。白先生一臉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