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據我們了解,你是誤打誤撞才從事服裝設計這行的,是這樣嗎?
陳迅雷:哈哈,可以這樣說吧。因為我從小對繪畫就有很濃厚的興趣,我的父親擅長國畫,母親擅長油畫。當同齡的小孩在外面玩的時候,我卻喜歡自己一個人在家畫畫。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一個畫家,當時高考的志愿是希望進入中央美院油畫系,但是結果卻是進入了中國紡大的服裝設計專業。大學那幾年可以用“不務正業”來形容,我一直在忙于搞漫畫協會、搞樂隊,想大學畢業后去做動畫片或者成為一個音樂人。
當時,看著周圍的同學們都對服裝設計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沉浸在服裝時尚和創造的樂趣中,我實在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這個行業。直到大四的一次設計比賽,我很意外的獲得了一個金獎,并且因此而獲得了去丹麥培訓的機會,似乎這次偶然的機緣突然打開了我對服裝設計的悟性。我覺得我是一個幸運的人,當年畢業時就業形勢還是比較緊張的,但是我并沒有投很多簡歷去應聘,而是把精力放在了畢業設計上。畢業設計發布會上陳逸飛先生悄悄地坐在下面看,結束后他找到了王一揚老師,他們不謀而合地達成共識。我也因此進入了我當時夢寐以求的服裝公司——逸飛,從此真正開始了我的服裝設計生涯。
主持人:一次不經意的成功和隨后的孤注一擲,再加上伯樂的獨具慧眼成就了你的人生轉變。你一定對陳逸飛先生有很深的感情吧?
陳迅雷:對,陳逸飛老師不僅是我服裝設計生涯的領路人,更是我最欣賞的藝術大師。他對于藝術的貢獻和對文化產業的執著一直感染和鼓勵著我。有一次他和我說到他最近很辛苦,電影停拍,雜志、公司經營也出了些狀況,愁得都沒有時間睡覺。我還很不知趣的說他臉色看上去確實不太好,要多注意休息。后來才知道他其時已經有了肝病的征兆,而他什么也沒有透露。他對我說,就算不賺錢,他也愿意傾其所有去完成追求的事業目標,成為該項行業的先鋒或領路人。因為他有一種使命感,他覺得本土文化的傳承和發揚需要象他這樣的“時尚工作者”來實現。事實上他也確實做到了,他成為了豐碑。時至今日,每次回想起來我依然感動。
主持人:本次服裝周您帶來哪些得意之作,設計理念又從何而來?
陳迅雷:本季的靈感來源于西班牙的一次旅行。巴塞羅那傍晚的海灘、天空和云彩,高迪的藝術建筑都給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在我看來,這些印象元素都可以在服裝上進行演繹。本季貫穿的裝飾手法都來源于我們身邊的自然景觀和工業抽象:海浪的弧度,花瓣的形狀、工業感的金屬質地、哥特風格的建筑造型……“多”同樣是簡潔的新符號,我希望我的服裝能夠做到這樣的境界。我不能說哪一件作品是我本次秀場的得意之作,因為每一件我都傾注了無比多的激情與辛勞。我比較滿意的是本季對于皮革服裝的新演繹獲得了大家的認可,有位老師說:“這次的秀場讓我完全顛覆了原來對于皮裝的認識,沒有想到皮裝能有這么大的創造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