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的文化含量
有了以上文字的鋪墊,那么讀者一定能理解近三四年來玉的行情快速提升,有內在的和外部原因,也可以從翡翠的行情走勢上獲得參照。
當下人們所說的玉,主要是指新疆白玉,新疆白玉被譽為中國帝王玉,因出產于和田,又稱和田玉,其中以潔白溫潤的羊脂白玉最為名貴。上海工藝美術品服務部有限公司總經理錢振峰的評估是:"新疆白玉在近20年里至少漲了1000倍,世界上還沒有一種商品有如此駭人的漲幅。"
趙德華對這個結論表示同意,不過他補充一點:"這個升幅不是在20年里勻速上揚的,而是在最近幾年快速完成的。如果畫成曲線圖的話,會看到這是一根七十度的'響尾蛇直線'。"
若要分析這個奇跡產生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鉆石、寶石、鉑金等外來飾品的漲勢也已經完成了第一波,而白玉的價值似乎剛剛被發現。其次是,同為具有典型中國特色的珍稀玉石,翡翠的漲勢已經相當驚人,有人認為空間不大,而白玉的升勢才剛剛開始。再次是,黃金飾品雖然也在漲,但黃金的定價權不在中國。加之它是天然的貨幣,牽一發必定會驚動全球金融市場。一個資本市場開放的國家在和平環境中單獨提價,無疑引火燒身。還有一些原因也不可忽視,比如瓷器、字畫、家具、青銅等古玩的價格已經很高了,而且贗品充斥市場,讓愛好者防不勝防,作為投資的載體,風險在加大。而白玉過去是帝王們享用的,象征性很強,特別是那個乾隆皇帝,玩玉玩到不惜工本的地步,所謂的"乾隆工",已經成為中國玉器加工的巔峰樣本。上行下效,中國的玩玉者就越來越多,并大大提升了玉的文化含量。今天人們收藏玉,很大程度上還考慮到材料本身價格的堅挺性,它缺少恒定的參照物,投資風險較小。所以說,升值空間已經打開。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趙德華說,"玉文化的核心發生區在中國,有8000年歷史,同時擴散到亞洲,但涉及范圍較小,有一定的壟斷性。它在經濟低迷時是不利因素,在經濟繁榮時就轉化為有利因素。也就是說,一定規模的資金就可以輕易炒上去。當今中國就具備了這個大環境和硬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