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B-Uhr的開端,被逼迫出的戰爭陰謀下的杰作
受《凡爾賽和約》苛刻條款的橫加限制,德國一戰后如被閹割般地被迫縮小武裝力量。正當法國人在做著美夢,期待將德國變為世代農耕的農業國家的同時,德國總參謀部背著墨跡未干的《凡爾賽和約》與蘇俄簽訂了旨在保存自身軍事實力的《拉帕落協定》,并在莫斯科近郊共同興建飛機制造廠來鍛煉和培養自己的航空制造人員。至20世紀20年代末,德國利用民用航空的幌子在境內和前蘇聯培養儲備了大批空地勤人員。
1933年希特勒上臺后,又開始擴軍備戰,大肆興建和擴建兵工廠。1933年5月1日,德國成立“帝國航空部”(Reichsluftfahrtministerium,簡稱RLM),同時從陸海軍中抽調550名航空技術軍官組建德意志帝國空軍(Reich Luftwaffe,簡稱RLW),其組建重點是轟炸航空兵中隊。
在1935年前的157個兵工企業擴建項目中,其航空計時生產企業被帝國政府列為原料資源優先供應目標。也是在戰前的這個時期,格拉蘇蒂地區加強了以LANGE為主的鐘表與彈藥引信制造企業,在黑森林地區則加強了傳統的Hanhart、Junghans、Stowa、Laco等鐘表與彈藥引信制造企業的生產能力。此外在德國的最北方漢堡,由于那里的企業產品多數涉及帝國海軍(KM)另一種優先技術兵器——潛艇,生產鐘表的Wempe也在同一時期得到了強有力的技術與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