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今年的珠寶首飾之流行趨勢嗎?如若想事先得知,那么只要跟隨著銀幕中那一年一度紅地毯上奧斯卡女性的耳際、腕上所戴之物一覽便知分曉。
如今眾星在頒獎典禮上的飾物已成為頂尖珠寶商的拼殺之地,而頒獎晚會現場的圖片和影像又成為時尚界、珠寶界的追逐之地。
隨著中國文化的崛起,各類大型珠寶品牌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與追求。因此東西方珠寶文化之韻味就此被區分開來。東方人,當然有東方人自已的珠寶彩寶,內含著五千年來文化傳承的意義。
于是卡地亞等大牌珠寶的設計也越來越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在其經典款式中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九色鹿、麒麟等中國元素。這無疑是討巧的設計理念,既可以提升品牌設計底蘊,又可以敲開東方奢侈品消費大門。
那么中國的設計者呢?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我們,選擇追趕潮流,還是詮釋自我?當彩色寶石的風潮從大洋彼岸伴隨著清涼的海風襲來的時候,中國的珠寶業界該選擇一種怎樣的姿態來迎接這色彩之舞呢?
我們知道,僅僅是對于潮流的追隨還不夠,真正的時尚是制造潮流。因為只是對于潮流的追逐,無疑會令人疲憊和尷尬。在歐美珠寶文化的強勢同化中,國內珠寶設計師能否摒棄刻意追尋、模仿歐式風格,將中國文化精髓極致融合于彩色珠寶設計之中,創造出體現中國人的獨有思維和中國精神的彩寶呢?
TTF總裁吳峰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中國品牌想要躋身國際高端品牌行列,惟有依靠自主創新,在設計中融入東方文化的特質。這樣才能在眾多西方品牌中脫穎而出,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與國際同行的尊重。”看來以東方文化為根基,挖掘東方文化元素,以差異化為突破口,為國際市場提供個性化的選擇,才是最好的突破口。
記得兩年前與一位經營祖母綠的業者閑談時,他曾抱怨,祖母綠在中國市場無法打開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消費者更加鐘愛同樣是綠色的翡翠。而在近期《中國黃金報》組織的消費者調查中,記者發現,對于彩色寶石推廣面臨的挑戰中,中國消費者根深蒂固的玉石文化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中國許多傳統的消費者心目中,“玉堪比德”,已經上升到精神的層面上了。市場的推廣必然面臨這樣的尷尬。我們發現,當西方文明伴隨著好萊塢電影、通過互聯網進入中國的時候,中國消費者內心深處依然固守著東方的傳統經典。
如何將東方經典設計融入彩寶首飾中?在這方面,我們著實應該向一衣帶水的臺灣珠寶設計師們取經。從內地珠寶展走入觀眾視線的臺灣設計師所展示的作品大多選用顏色鮮艷的寶石為原材料,而設計上均以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吉祥、如意的圖案為主,讓整個臺灣館都彌漫著濃厚而沁香的“中國風”。這種以沉淀了數千年中國傳統紋飾為題材,使時尚有了深沉韻味的中西合璧風格可謂獨樹一幟。
在臺灣設計師的手中,大塊的彩色寶石更是他們的最愛。“中國風”設計者王月要認為,越大的寶石,越能借助設計讓它更出色搶眼,有不少客戶甚至將她的首飾作品當作藝術品收藏。而這種方式也讓內地消費者看到,彩色寶石可以以一種很中國式的形式展現。佩戴這樣的彩色寶石可以與消費者的東方情調相匹配。
如此可見,東方人有著東方人珠寶彩寶的經典意義,更應該創造屬于自已民族的流行時尚來駕馭這片“色彩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