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九月正好是印度結婚的旺季,珠寶銷售火爆,金首飾的廣告占據了一條陳娜街。
沒有哪種元素能比這種以Au為元素符號的閃亮金屬更能挑動和折磨人類的想象。數千年來,占有黃金的欲望令人做出許多極端之舉,引來戰爭和征服,撐起帝國和貨幣,令山岳和森林化為平地。黃金并不關乎人類的生死存亡,它的實際用途相對而言十分有限。然而它的主要優點——不同尋常的密度、延展性以及永不磨滅的光芒——使它成了最令世人垂涎的商品,美麗、財富和不朽的超凡象征。從執意使用被稱為“神之肉”的黃金打造華棺供自己入殮的法老,到1849年瘋狂涌向加利福尼亞淘金,并由此開拓了西部國土的美國人,再到依據牛頓的建議把黃金作為世界經濟基礎的金融家——古往今來,幾乎每個社會都賦予了黃金神奇的力量。
人類對黃金的狂熱迷戀本不該延續到當今世界。如今幾乎沒有哪種文化相信黃金能令人永生,世界上所有國家——美國是最后一個(1971年)——都已廢除了金本位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對于這種制度曾有個著名的調侃,稱之為“野蠻的遺物”。然而黃金的光芒不但沒有黯淡下去,反因全球的動蕩而愈發耀眼。黃金價格從2001年9月10日的271美元1盎司,直沖至2008年3月的1023美元1盎司。除了奢華品質之外,黃金保值的作用在經濟局勢不穩的時期再度得以體現。部分由9·11恐怖襲擊引發的黃金熱,在美元匯率下滑以及全球經濟衰退趨勢的影響下愈發高漲。2007年,黃金的需求量比產量高出59個百分點。“黃金總是有這樣的魔力。”《黃金的力量》一書的作者彼得·L·伯恩斯坦說,“但從來無法辨明的是,究竟是我們占有黃金,還是黃金占有我們。”
金礦
一英里寬的Batu Hijau 紫銅金礦對松巴哇的這個印度尼西亞島帶來了利益和問題。這個由美國紐蒙特礦業公司于2000年開采的巨大礦井,雇用了4000名印度尼西亞人,然而大量的廢礦石掩埋了雨林。專家認為金礦在大約20年內采完。
在如此強大的誘惑下,人類和自然環境要為黃金付出的代價卻空前高昂。黃金的難得之處,同時也是它的迷人之處,就在于儲量極端稀少。古往今來,人類開采的黃金總共只有16.1萬噸,幾乎還不夠填滿兩個奧運會標準泳池,而其中的一半以上都是在過去50年中開采出來的。目前,世界上儲量最豐富的金礦正迅速被開采一空,新勘探出的金礦極少。南非一百多公里長的金礦礦脈,和加利福尼亞礦區足有櫻桃大小的天然金塊已是昨日黃花。如今絕大多數尚待開采的金礦都只有零星儲量,而且埋藏在世界上那些生態脆弱的偏遠角落,開礦就如同發出一封破壞大自然的請柬。而礦工多的是,無論長幼,召之即來。
印度尼西亞的農民
印度尼西亞的農民用他們的鋤頭轉而采礦,非法采金損毀著婆羅洲的河堤。為了每天5美元的機會,數以千計的的人放下他們的農活加入了印度尼西亞的淘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