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玉石”、“寶石”、“玉石”不能作為具體飾品的名稱,“合成品”、“半寶石”等字眼也不能出現……昨天,重慶市市質監局表示,我市首部《珠寶玉石與貴金屬飾品標簽標識》將嚴格限制珠寶玉石以“花言巧語”欺騙消費者。
標注混亂消費者看不懂
“我最近就很想買一塊玉石,但看著五花八門的標簽,的確不知道怎么選。”家住五里店的陳先生說,本想到商場去買一塊玉石,但柜臺內“緬甸翡翠玉”、“云南玉石”等標注讓他摸不著頭腦,只得聽銷售人員“忽悠”。
據悉,我市珠寶玉石與貴金屬企業共500余家,年銷售額約為20億元。目前涉及的珠寶品種更是包括了鉑金、黃金、鈀金、鉆石、翡翠、軟玉、紅寶石、藍寶石、珍珠、水晶等所有品種。
“雖然規模不小,但國內卻沒有一項關于珠寶玉石飾品標識的強制性標準。”市質監局有關人士介紹,珠寶行業中常常存在標識混亂的現象,有的商家不標注珠寶玉石名稱,有的僅標注行業內不規范的俗稱,有的甚至杜撰珠寶玉石名稱,以此來迷惑消費者,誤導消費。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珠寶玉石與貴金屬飾品的糾紛達500多起,涉及金額千萬元以上。
非天然寶石須標注“合成”等字眼
針對珠寶行業標識標簽混亂的情況,一部《珠寶玉石與貴金屬飾品標簽標識》呼之欲出。
市質監局有關人士說,該規定將嚴格限制包括目前市面普遍存在的“珠寶玉石”、“寶石”、“玉石”作為具體飾品名稱;“南非鉆石”、“緬甸翡翠”加入產地命名;使用“半寶石”、“藍晶”、“紅剛玉”、“合成品”等含混不清的名稱。
同時,該規定表明非天然寶石的產品必須標注包括“合成”、“人造”、“再造”等字眼,并禁止使用生產廠、制造商的名稱直接命名。
飾品重量誤差最低“0.01克”
本次新標準除了對飾品的標識進行嚴格限制外,為了保證消費者的權益,還對飾品的重量進行了嚴格的規定:金、鉑、鈀飾品重量小于500克,規定允許誤差在0.01克的范圍內,500克至2000克,誤差范圍為0.1克。
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該標準正處在征求意見階段,一旦正式發布實施,將對我市的珠寶行業的標簽標識進行強制性限制。
屆時,如市民再遇到類似非天然珠寶不標注“合成”、“人造”,產品加入產地等情況,可向市質監局12365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