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從硯臺到玉雕 天賦和勤奮成就了他
和很多從事藝術設計的人士一樣,武劍從小就喜歡美術和書法,但受到當時條件的限制,硯臺并不是那么容易能買得到。恰巧他家附近的山頭上有出產一種石頭,質地很細膩,名叫“月石”,據說宋代的蘇東坡也是用這種石頭來做硯臺。出于對書法的熱愛,武劍靈機一動想到自己親手琢一方硯。沒想到這一做,武劍就“上癮”了。可是光做硯臺不銷售,是沒有經濟效益的。
作品:黃河吟
為了解決實際情況,武劍這才決定去專業的工廠里工作,這是在1993年,他來到了一個玉雕車間學習。剛開始的他并不十分了解玉雕機器和工具,從一個小學徒開始,虔心的跟著師傅學習。不得不承認,武劍在做玉雕方面真的很有天賦,再加上自己的勤奮好學,武劍進步很快,進廠才短短三年就開始設計了,而此時,以前比他早進去的那些“師傅”,以及帶他起步,摸機器、用工具的師傅也開始跟著他干。
作品風格以人物為主 大愛思想貫穿始終
只要你仔細觀察武劍的作品,就會發現他的作品大多以人物雕刻為主,不管是他此次獲百花獎的作品——《黃河吟》、《普渡》,還是他以前極具徐州地方特色的作品《大風歌》,都是以人物形象出現。而且,他的這些作品都會把大愛的思想融入進去。就像他自己所說的,“做人要有愛心,還要有感恩的心。”
當然,武劍的作品雖然以人物雕刻為主,但是他也會做一些花鳥類的雕刻,例如一件他獲得神工獎創新金獎的作品——《和諧圖》。武劍借色巧雕,惟妙惟肖的刻畫了兩朵中國的國花牡丹,一只花骨朵代表的是寶島臺灣、港澳,另一只盛開的代表繁榮富強的中國大陸。牡丹花旁邊還有一只蟈蟈和兩只知了,這個諧音就叫“一國兩制”;而背面則有落葉、鵪鶉和菊花等圖案,諧音“安居樂業”。而這件作品,在筆者看來也是極富大愛思想。一國兩制的國情和安居樂業的小家,寓意整個社會的大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