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有許多字讀音相同,字意相異,所以就利用漢字的諧音作為吉祥寓意的構思。如蝙蝠的蝠和福、金魚和金玉、魚和余、桂和貴、瓶和平、棗和早、桐和同、穗和歲、柿和事、梅和眉、豹和報、猴和侯、磬和慶、錢和前等。這一類屬同音異義,借用其音。另一類是文字音義相同,更可直接應用。如花生的生、水仙的仙、百合的百、喜鵲的喜、天竺和天……于是可以組成“吉慶有余”(磬和魚),“早生貴子”(棗、花生、桂園、蓮子),“金玉滿堂”(一缸金魚),“事事如意”(柿子、如意),“歲歲平安”(谷穗、花瓶、鵪鶉),“福壽雙全”(蝙蝠、壽字或桃子),“喜上眉梢”(喜鵲、梅花),“馬上封侯”(馬上騎著猴子,手托官印,蜂繞著猴子飛翔),“福在眼前”(蝙蝠、銅錢)等吉祥圖案。
祿原為福氣的意思,后來指升官。是傳統的玉雕題材。現代含義的祿擴大到考試、晉級等方面。鹿與祿同音,常用來表示祿。鹿還被人們視為長壽的仙獸和帝位的象征。
功名利祿:以公雞和鹿表示,公與功,鳴與名鹿與祿同音,寓意官職、名位和俸祿。
官居一品:以牡丹、菊花、蟈蟈表示。牡丹是花中之王,菊與居,蟈與官音相近,寓意官爵升到最高位置。
官上加官:雞冠花下站著公雞,或雞冠花上有一只蟈蟈。冠和官同音,寓意當官晉級。
冠帶傳流:童子拿著冠和玉帶,手拉著有石榴的小船玩耍,冠與官,帶與代,船與傳,榴與流同音,寓意世襲官爵,代代相傳。
百鹿:畫面有一百鹿,寓意百代祿位。
輩輩封侯:大猴背小猴,背與輩同音,猴與侯同音,侯爵是大官,借諧音寓意世世代代都為侯爵。
蟾宮折桂:傳說月亮中有只金蟾、桂樹。李白詩曰:“欲折月中桂,特為寒者薪。” 蟾宮折桂意指科舉考試及第。
春風得意:唐朝孟郊在考中進士后寫道:“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后人用“春風得意”稱進士。也表示官場騰達或事業有成。畫面以春天放風箏為主要內容來表示。
帶子上朝:郭子儀平定安祿山有功,數次升官,后封汝陽郡王。郭子儀有七個兒子和八個女婿都在同朝做大官,故稱帶子上朝。表示家中官多地位高。
獨站鰲頭:書生騎在鰲背上表示。鰲頭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去。考上狀元的人可以做大官,拿俸祿。
二甲傳臚:古人科舉考試分三甲錄取:一甲取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的第一名就稱為傳臚,古代上傳語告下為臚,即唱和之意。二甲傳臚指考上進士,常用兩只螃蟹和蘆葦表示,螃蟹為二甲,蘆葦的蘆和臚同音。
封侯掛印:侯:官職;印:官印,意指做官當權。用一只猴子去取掛在樹上的印表示。
高升一品:畫面多以鶴飛翔在空中云端表示。鶴有一品鳥的雅稱號,一品是舊時最高爵位,意指官祿升到最高的地位。
加官晉爵:童子向官宦敬酒表示,過去酒杯稱爵敬緊晉,意指升官晉級。
加官受祿:一官宦手扶一只鹿,寓意晉升官爵,增加俸祿。
江山萬代:以江山、高山表示江山,許多彩帶和印度萬表示萬代,意指國家政權代代相傳下去。
爵祿封侯:以酒爵和鹿、蜜蜂、猴構成,借諧音寓意赦封官爵、侯位和俸祿
爵祿雙全:以酒爵、鹿和兩個銅錢表示,意指既有官爵又有俸祿。
連中三元:用蓮花和結有三個圓果的樹枝表示或用三支箭射中靶心表示。科舉考試第一名為元,鄉試為解元,會試為會元,殿試為狀元。在三種考試中名列第一名為連中三元。據說自從唐朝到清朝連中三元的僅僅十三人。寓意考試連連得手。
翎頂輝煌:紅頂花翎是清朝官吏帽子上的裝飾,也顯示官位的高低,孔雀尾和珊瑚是官帽上的標志,象征官爵。畫面上常以孔雀翎和珊瑚表示,寓意官運亨通,加官晉爵。
馬上封侯:馬背上騎著猴表示。古代官爵主要有公、侯、伯、子、男。馬上封侯意指馬上要封官晉爵。
平生三級:畫面以瓶中插有三只戟,旁邊有一只蘆笙,平與瓶,笙與生、三戟與三級同音,借諧音表示位連生三級。
三公:三只公雞表示。三公在周代為司馬、司徒、司空,也有人認為太師、太傅、太保,他們是輔佐國君掌握軍政大權的最高官員。西漢時期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為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唐宋也有三公,但無實權。明清只是大臣的最高榮銜了。
三元及第:在科舉考試中,鄉試、會試、殿試均第一,以地上張有一棵樹,并結有三個圓果表示。
四世三公:漢代楊震家出多個大官,其子秉、秉之子賜、賜之子彪相繼為三公。后人為記述著段故事用三個公雞和四個柿子表示。
太師少師:常以大小獅子表示。太師三公之首,輔佐太子的官員稱為太師或少師,少師是三孤之首,官位顯赫。寓意飛黃騰達,官運亨通。
五子登科:登科為考中做官之意。五代后周竇禹鈞才學出眾,制家嚴謹,教子有方,他五個兒子先后中了金進士。圖中以一只大雞帶著五只小雞表示。
五子奪魁:以五個童子爭奪一頂冠表示,多魁是爭奪第一之意,科舉分五經取士,每經第一名為經魁,殿試第一名為大魁。
杏林春意:每年考進士時間正是二月杏花開放之時,杏花也稱及第花。杏花開放春燕飛舞寓意科舉順利,及第有望。
旭日東生:初生的太陽從地方升起,寓意升官。畫面以太陽從大海中浮出表示。
魚跳龍門:《三秦記》記載:“黃河經山西河津一段稱為龍門,水險不通,魚鱉之屬莫能上。海河大魚會聚龍門下樹千,上者為龍,不上者點額爆腮。”寓意高升當官或官運有福之意。
指日高升:畫面有一個身穿官服之人指著高升的太陽構成。寓意在短時間里將晉升高官。
狀元及第:考中狀元稱狀元及第,狀元可以當大官。戴官帽寓意狀元,跳龍門可以變為龍,童子乘龍寓意及第。圖案多以身穿官服,頭戴官帽,騎龍飛翔的童子表示。
補服:在官服前胸、后背綴有金絲或彩絲繡成的圖案、徽識。明代已有,清代規定文官銹鳥,武官繡獸。一品文官繡鶴,武官繡麒麟;二品文官繡錦雞,武官繡獅;三品文官繡孔雀,武官繡豹;四品文官繡雁,武官繡虎;五品文官繡白鷴,武官繡熊;六品文官繡鷺鷥,武官繡彪;七品文官繡(溪+鳥)(束+九+鳥),武官繡犀牛;八品文官繡鵪鶉,武官繡犀牛;九品文官繡練鵲,武官繡海馬。
一甲一名:殿試第一等的為甲,意指考中狀元。鴨子的偏旁為甲,鴨鳴的鳴為名,或鴨子嘴上夾一枝草,甲與夾同音,故采用鴨子夾草表示。
一路連科:一只鷺與蘆葦、蓮花構成畫面,鷺與路,蓮與連同音,寓意每次考試都考中。
一品當朝:一品為最高的官位,當朝表示執掌朝政。鶴又被成為一品鳥,為此常用站在潮水中礁石上望著太陽來形容。
一品清廉:當一品官,更要清廉,常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