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年和旅游旺季臨近,黃金、玉器飾品等消費也開始熱了起來,但買了玉石后真假難辨、心存疑慮的市民還真不少。
“最近經常有市民拿黃金、玉石來我們檢測中心鑒定。雖然鑒別黃金玉石有一定專業性,但選購時還是有一些訣竅。”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黃金珠寶檢測中心有關專家表示。
近年來,寧波市民黃金、玉石送檢量不斷增加,這些飾品按來源分主要有三類。一是從國內大型商場購買的黃金飾品,這類商品基本上質量可靠,但可能由于消費者佩戴不當等原因而導致斷裂、變色。據黃金珠寶檢測中心主任周素珍介紹,黃金遇到汞會變白,而有些護膚品中含有汞,與金項鏈接觸后項鏈變色,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有些消費者因懷疑金項鏈存在質量問題而送檢。第二類是在旅游時購買的玉石類產品,這類產品問題不少,境外購買的玉石基本為真品,但質量等級也許達不到所示的價格標準,而國內旅游時購買的玉石,檢測中假貨時有發現。第三類是網上購買的黃金和玉石。從市民送檢情況看,網上購買的產品大約有一半是假貨,黃金類產品質量相對穩定,玉石類產品假貨的可能性較大。
黃金珠寶檢測中心的高級工程師王超告訴筆者,黃金珠寶的檢測,除了必要的設備,檢測方法和人員素質很重要。
市民選購黃金珠寶時通常不備具檢測條件,因此,王超提醒市民在選購時要掌握五步法。第一步查看商品標識,注意標簽上名稱是否清晰明確;貴金屬商品還要查看貴金屬上的印記,印記應包括生產廠家代號、名稱、材料及純度等信息。第二步查看產品合格證,消費者要確認合格證上是否有CMA、CAL、CNAS標志,具有CMA、CAL、CNAS資質的珠寶貴金屬檢測機構出具的合格證才是有效的。消費者要注意核對檢驗證明(鑒定證書或檢驗報告等)中的內容與商品標簽中標識的內容是否一致。第三步,付款前要求店家對商品進行現場稱重,并注意與商品標簽、商品合格證明上標注的重量進行核對。第四步,消費者應向商店索要商品佩戴使用書面警示說明。第五步,消費者付款后應索要發票。注意核對發票上是否寫明產品名稱,名稱是否與標簽上的一致。
(張燕 鄭磊 李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