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黃金首飾企業超20年的珠三角業內大佬大龍(化名)在本次暴跌中損失慘重。當時大龍的倉庫里一共囤了8噸黃金產品,金價每克暴跌了65元,沒做套期保值的大龍總共損失了5億元,“只好當這幾年白做了。”
“賺錢最多的是銀行。”朱志剛這樣認為,“由于中國的黃金必須通過銀行購買,在搶金熱潮時,中國國內和國際的黃金差價高達8元一克,這個差價就是銀行凈賺的,你想一天賣幾百噸黃金,賺了多少?但是我們投資者多虧錢,加了這么多費用進去,這幾天沒人買,價錢又回來了。
五月,金葉珠寶推出了“福棕”系列,設計師們把中國傳統端午節的文化元素引入黃金的工藝語言中進行了充分表現,頗耐人尋味。
在日前黃金的多空廝殺對決中,“中國大媽”因公開“挑戰”華爾街,其名號響徹全球。實際上,“中國大媽”這個群體在“抄底”黃金之前,已活躍于各個理財市場。無論是在銀行理財、保險、房地產及另類投資領域,都隨處可見她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