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的男士配飾意識覺醒,佩戴首飾除了趕時髦之外,另一重要的功能在于:滿足自我、顯示收入、象征成就,并突出雄性氣概與風采。
對于男士首飾的趨勢,有業界人士說,材質混搭風正夯,類似鉆石配藍寶石、黃金配陶瓷等奇趣混搭,將越來越普遍的在男士首飾中看到。
國際品牌在小細節上也見心機,例如融合珠寶雕塑與實用功能,以考究品質裝點男士日常生活;或“玩”希臘羅馬古錢幣,令古錢幣的文化價值得到升華。
男性找回佩戴首飾傳統
你知道嗎?歷史上第一個戴耳環的人竟然不是女性,而是男性。他就是埃及新王國時期的圖特摩斯一世!
據美國寶石研究院(GIA)圖書館的資料,早期的君王與貴族,無論東方或西方,都慣于穿戴配有奢華珠寶的用品——綴滿鉆石及鑲嵌金玉的服飾、珍珠瑪瑙裝飾的計時器,以及寶石碩大的劍套。
以中國來說,所謂“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指身為體面的男人,不佩戴玉飾,不好意思外出。
與中國同為文明古國的埃及,男子的佩飾更是到了夸張的地步,除了珠寶首飾多得堪比女性的法老,制作精美的珠寶長期以來都是埃及上流社會男人的最愛,尤其是黃金飾品,被廣泛應用。
度過男人“花里胡哨”的古代社會和中世紀,進入近代,男性珠寶卻式微,主要是近現代性別意識確立,似乎只有女性才是珠寶首飾得天獨厚的擁有者,男性卻與珠光寶氣無緣。
隨著思想開放和時代發展,男性時尚品味不斷提高,不少男士重新戴上幾乎被遺棄的飾品,來完善個人造型。中性化的設計策略意外突破男人的心房,時髦的外表、精良的做工和別致的風格愈加顯現,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性風潮的回歸,中性珠寶迷魅了女性,更俘虜了男性。找回男性首飾傳統,并從女性首飾中取樣和 改良,戒指、手環、手鏈、袖口、領扣、項鏈、耳環、足鏈、掛件等現在成為男士首飾品種。
男性首飾彰顯才干與地位
女性佩戴首飾主要是借助珠寶,更好地展示或襯托容貌,男性佩戴首飾呢?
社會角色決定男性應以“才干”、“地位”和“成就”為彰顯目標,因此男性佩戴首飾除了趕時髦之外,另一重要的功能在于:滿足自我、顯示收入、象征成就,并突出雄性氣概與風采。
國際著名形象設計大師Jon Molly就有這么貼切的一句:“通過鑒別他的佩飾,我們就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因此,男性大多喜好莊重、昂貴、大方和沉穩的珠寶首飾,女性珠寶則圍繞著優雅、艷麗、閃爍、復雜等關鍵詞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