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奧巖,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寶石學碩士,北京大學光華學院EMBA碩士,中國國家注冊珠寶玉石質量質檢師(CGC)。現任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玉石分會秘書長,北京博觀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
春江水暖細細流:行業發展趨勢穩中有升
時光回到十年前,整個中國玉石產業近乎是凱歌高奏,一路看漲,這樣的欣榮局面讓許多從業者著實從中分到了紅利,嘗到了甜頭。利益當前,很多人當然很難停下腳步去做思考,但清醒一點、長遠一點考慮的話,不難預見,高漲幅背景下,勢必會有回落的那個節點降臨,2012即是轉折點。
相對于2010和2011年的瘋狂而言,2012年,玉石市場趨向下行區間,玉器作品高不可攀的價格開始回落,交易市場中的高端市場呈現有價無市的局面,各大古玩城均是門可羅雀,交易量持續下降,可謂寒意陣陣;再者,各大拍賣公司的玉器拍賣也沒有出現天價拍品。
2013年,市場依舊沒有回暖。大家都在自救,將原有的春秋大拍轉變為適合大眾市場的“無底價拍賣”。這樣的轉變,總體來說反響不錯,十萬元以下的拍品受到普遍認同。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弊端,拍賣模式跟風現象嚴重,很多機構以“無底價”為噱頭,以次充好,魚目混珠,致使市場上的產品魚龍混雜,品質得不到保障。但以博觀為代表的拍賣公司只做精品,堅持行業操守,樹立了標桿。
2013年玲瓏美玉無底價拍賣現場照片
如果說2013年全年的態勢是低沉趨近平穩的話,綜合各方面信息來展望2014年的格局,依舊可以判斷出:2014年平穩的格局不會有所改變,只是在平穩中會有成長,甚至局部還有可能出現一些亮點。
平穩格局的造就,除了延續2013年的行業余勢,最主要還是和整個國家政策的調控有關,和整個大的經濟政治背景有關。十八大之后,國家大的政策方向是朝著全新的、平穩的、更加市場化的方向努力,著力改善靠政府力量主導的市場狀態,基于此種要求,自然不會再有像4萬億救市計劃這樣的政策出現。事實也的確如此,這么多年尤其是這兩年的經濟調整,已經讓整個經濟社會進入了增長平穩、人們心態相對平和的時期。十八大的既定政策直指腐敗這一沉疴頑疾,對腐敗的查處力度加大,腐敗的行為自然會有所收斂,成效在2013年年底已經有所顯現。具體一點說,在遏制腐敗、穩定成長的路徑中,尤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調控,勢必影響一大部分資金的流向,產業結構也就必然會迅速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房地產這些不同的是,中國的玉石產業是傳統的、文化的產業,而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是穩定的。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有沒有腐敗的存在,玉石文化都會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玉石產品也都會受人所愛戴,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消費不可或缺的一個方向。
至于成長如何產生拉動,不妨回到剛才的話題。當社會所有的消費熱點,包括住房、汽車、股市等都無一例外地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之后,房地產調控,汽車調控,股市跌宕,勢必有閑散資金轉移到文化藝術行業。只有文化藝術行業的興盛,才是一個國家真正繁榮昌盛的體現。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日漸豐富,越來越多人精神層面的消費需求加強,譬如旅游、教育培訓、文化藝術品收藏……勢必拉動中國整個文化藝術品行業的成長,而玉石作為其中一類必然會是直接受益者。
玉石市場局部的亮點可能出現在哪里?主要體現在新的玉石品種的出現,它們的價值空間還有待開發。如果一種新出現的玉石品種本身具備材料的稀缺性,又能在創作的藝術性上縱深發展,一定會受到市場的熱捧,并且這種繁榮幾乎沒有泡沫,具有持續性。這幾年南紅瑪瑙的現象便很能說明問題。2010年前后,南紅瑪瑙在四川涼山被重新發掘之后,迅速在北京和蘇州兩大市場中脫穎而出,緊接著中國玉石雕刻行業最高獎項“天工獎”中開始出現以南紅瑪瑙為原料的作品,大批玉石雕刻名家和普通玉雕從業人員開始關注并創作出了一大批極具藝術特色的南紅瑪瑙雕刻精品。由此可見,玉石市場的局部亮點,一有群眾喜愛的基礎,二有資金流向的需求,三有廣泛的新品種不斷涌現,姑且不論幅度,玉石行業的價值增長是值得期待的。
第七屆“玲瓏美玉”拍品《南紅瑪瑙荷葉仕女》
規繩矩墨遺后人:規范有序的發展最為重要
即便大環境穩中有升,但如果真正想讓行業發展壯大,更多還要從行業的自身建設抓起。玉石行業規范有序的發展至關重要,它是玉石市場的終極推動力。
首先需要行業全體引起共識,自覺規范行為,共同營造氛圍。在這樣一個追求快速的時代,反而應該從中國傳統文化層面去尋求精神依憑,不過分追求利益,所有作品要真正將文化、藝術、工藝融到里面,而不是靠炒作。現在這個行業當中仍然有很多人熱衷于炒作,而非真刀真槍、腳踏實地在作品上下功夫,這個現象需要引以為戒。
其次行業規范有序的發展與經營者有著莫大關系。前面說過,玉石行業在過去十年快速成長,它的成長速度遠大于國民經濟總增長的速度,使得很多人賺取了大量財富,但是這種財富的獲取和他們的付出、他們的技能、才能并不匹配,他們過多、過早地分享了社會紅利。再深入一點來說,過去追求利益也并不算錯,但是一旦那個階段過去之后,經營者自身就應該明白一個現實:過去所忽視的、欠缺的行業建設亟需填補。一方面,要正確認識前十多年的發展狀況,調整心態,不能寄希望于炒作,不要期望暴利時代,不要期望高速成長的時代,那樣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另一方面,這個時候靜下心來找出自身的不足,在文化上有所耕耘,是必修課,繞不過去,需要對整個行業、社會有所回饋、反哺。在這點上,拍賣行業樹立了極好的榜樣,一系列展覽的舉辦、講座的開設、著述的出版,極大地活躍了整個社會的文化氛圍,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重新點燃了民眾的讀書熱情、學習熱情。玉石行業要做的,也便是如此。
再者便是產業合理布控。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實現原料有序、持續開采,控制原料價格無序增長。玉石行業絕非是暴利行業,不合理的價格注定無法適應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事實上,不止處于源頭的原料開采環節值得關注,生產環節更應該引起重視。目前整個玉石市場呈現出產能過剩、精品不足的狀態,產品在產業鏈中表現為兩頭小、中間大的結構,并且它們大多積壓在經銷商手里,這是非常不合理的狀態,調整生產結構勢在必行。
最后樹立品牌意識,尤其要大力發展移動互聯經濟,使得整個產品的營銷與推廣更加便捷通暢。值得注意的是,產業的合理布控和樹立品牌意識需要配合行動,共同發力。這方面,戴比爾斯已經做出了最為成功的范例,值得效仿和學習。
對于玉石行業來說,無論是業已到來的2014年,還是不可預期的將來,規范有序的發展都是題中之義,認清這一點,市場所有的迷霧或許都能迎刃而解,形勢也便不難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