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來,昌樂縣圍繞“打造黃金珠寶加工交易千億級產業集群”目標,加快建設全國一流的黃金珠寶加工交易集散地,全力推進黃金珠寶加工產業向規模化、國際化、高端化邁進。2013年,共加工珠寶4500萬克拉、黃金150噸左右,實現加工交易額450億元。
一、加快產業由“外延式”向“內涵式”轉型
為培強壯大珠寶產業,昌樂縣重點在挖掘寶石文化、豐富產業內涵、提高產品附加值等方面突破發展。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根據昌樂珠寶產業結構及發展特點,聘請高水平策劃機構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和寶石城市場總體規劃,規劃建設黃金珠寶加工產業園區,并搞好配套產業的培育和引進,著力打造以寶石加工為起點、集合式的寶石加工商貿聚集區。二是加強政策扶持。通過制定招商優惠政策,對入駐寶石加工園區的加工企業,在政策、資金、土地等方面重點傾斜,吸引國內外知名龍頭企業入駐。目前,全縣珠寶加工經營企業達到1600家,從業人員達5萬多人。三是提升文化內涵。依托遠古火山群文化旅游景區、方山九龍湖片區綜合開發等項目,規劃建設藍寶石文化主題公園、文化創意產業園等,為珠寶產業發展注入文化元素,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
二、加快產品由“貼牌加工”向“創牌制造”轉型
積極申報“昌樂藍寶石(飾品)”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鼓勵珠寶企業爭創名牌名標,推動黃金珠寶加工企業由“賣產品”向“賣品牌”轉型。目前,全縣已發展夢金園首飾、藍天珠寶首飾等5個“中國馳名商標”,賽菲爾、億福等7個“山東省著名商標”。
一是邀請專家認定。通過舉辦藍寶石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等活動,邀請國內外寶玉石專家,對藍寶石的“深藍”特點進行權威認定,提高了昌樂藍寶石產品的市場認可度。二是加強自主創新。鼓勵珠寶經營企業提升研發、設計、加工水平,向高端設計、精深加工方向發展。三是搞好宣傳推介。主攻央視、山東衛視等高端主流媒體,加大“中國藍”宣傳推介力度,進一步提升了昌樂珠寶產業的知名度。
三、加快經營業戶由“單打獨斗”向“抱團發展”轉型
為改變原寶石城業戶“各自為戰”的局面,昌樂縣積極引導珠寶業戶樹立“一盤棋”的思想,主打“中國寶石城”這一品牌。
一是強化行業管理。不斷加強市場內部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確保所有商品明碼標價、貨真價實,引導業戶共同維護好中國寶石城的形象。二是優化部門服務。從工商、質監、物價、國稅、地稅、公安等部門抽調專人,在中國寶石城設立市場綜合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三是建立誠信體系。實行珠寶經營企業誠信等級評定體系,對等級高的企業在政策、融資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推動了珠寶經營業戶誠信經營。四是發揮節會效應。瞄準國際化、高端化市場,充分發揮中國(昌樂) 國際寶石博覽會這一有利平臺,實行“捆綁式營銷”,2013年首屆寶石博覽會期間,共吸引國內外游客8萬多人,實現市場交易額20多億元。
四、加快寶石城由“專業市場”向“旅游景區”轉型
立足獨特的火山、藍寶石等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旅游業的帶動作用,推動珠寶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被省旅游局確定為定點旅游目的地。
一是完善市場配套設施。在對中國寶石城分8期進行大規模改擴建的基礎上,按照5A 級旅游景區的標準要求,規劃建設了星級酒店、咖啡廳、停車場、衛生間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最大限度地滿足游客需求。二是打造精品“探寶”線路。啟動藍寶石博物館、中國寶石城、火山地質公園探寶旅游線路,實行“一票通”,并與昌樂二中、寶石溝農業生態園等教育、農業旅游資源結合起來,打造了集觀光旅游、休閑農業、科普教育于一體的精品旅游線路。三是推進“以旅促貿”。積極研發具有昌樂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紀念品,開展以昌樂藍寶石為主題的吉祥物、形象大使等征集評選活動,建立網上交易平臺,實行24小時交易,打造珠寶交易“不夜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休閑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