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生活的兩個要素
地處中歐的奧地利是音樂的國度,同時擁有極其豐富的文學、建筑、藝術等精神財富。從小耳濡目染的馬可思對音樂和建筑心馳神往。他說他如果不加入施華洛世奇集團,他很有可能選擇當一名建筑師或音樂家。不過,進入公司負責品牌管理后,馬可思發現施華洛世奇就像一名“協助顧客發揮創意”的作曲家。
“從創始人丹尼爾開始,施華洛世奇始終保持創造力。從技術革新到拓展產品領域,沒人可以想象,施華洛世奇水晶還會鑲嵌到哪里。從最初的晚裝、服飾、眼鏡到現在將產品線延伸到了花瓶、碗、鐘表、燈具,施華洛世奇水晶不斷在拓展,也在不斷地為產品創造靈魂,”馬可思對此不無自豪。
能及時捕捉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和愛好,與最新時尚保持同步,對于百年老店的施華洛世奇而言,殊屬不易。馬可思說,公司這一敏捷的反應得益于20世紀70年代遭遇的一次危機。當時,石油危機爆發、嬉皮士文化興起,一下子沒人愿意佩戴水晶、也不要在屋里掛水晶吊燈,施華洛世奇遭遇空前危機,為此裁員1600人。但一個意外的產品拯救了公司,1976年冬季奧運會在奧地利舉行,施華洛世奇嘗試性推出了一款全切割水晶制作、晶瑩剔透的小老鼠,結果大受歡迎,這是公司歷史上第一款推向市場的水晶成品,并宣告“銀水晶”擺件系列的誕生。如今,以可愛的小動物、花草等為主題的“銀水晶”家族成為水晶收藏者的寵物,公司成立的“施華洛世奇收藏者俱樂部”在30多個國家擁有45萬會員,“銀水晶”系列成為施華洛世奇的標志產品。這讓施華洛世奇深感抓住消費者心靈的重要。
今天,施華洛世奇與一流的時尚趨勢分析機構一起預測追蹤時尚的最新發展,在紐約、巴黎、倫敦以及上海成立設計中心,雇用來自時裝、珠寶、燈飾業的的新銳設計師和藝術家進行最新概念的藝術創作,將施華洛世奇水晶融入每一件作品,最終吸引時尚消費者追捧。
所以,馬可思說自己很享受這份“為產品創造靈魂”的工作。他喜歡把施華洛世奇的角色定為“協助顧客發揮創意”。他說:“我想這就是我想要的——充滿著激情和夢想去進行創造,而且學會平衡生活與工作——這種理想狀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