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的經典傳承
1874年,路易斯-弗朗索瓦-卡地亞正式將管理權交給阿爾弗雷德,卡地亞帝國進入了第二代。
1899年,卡地亞將總部重新設立在了巴黎高級商品中心和平街13號,并斥以重金將整個店鋪裝飾得典雅而豪華,成為巴黎一座地標式的建筑。自此以后,這座已逾百年的老店再未變更地址,直到今天,每一個和平街的人仍舊會因為這座古樸而奢華的建筑而感到震撼。
阿爾弗雷德時代也為卡地亞的奢華王國奠定了穩固的基礎。在這一時期,卡地亞不僅在頂級珠寶領域延續著自己不朽的傳奇,同時世界上第一款珠寶腕表也由卡地亞正式推出。與此同時,為了開創更廣闊的珠寶市場,卡地亞還與當時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的服裝設計師Charles Worth交好,兩家自此開始了長期的合作,并最終結為親家。服裝與珠寶,這兩項天生就是用來展現時尚與奢華的載體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從不滿足于現狀的卡地亞僅僅經過兩代就已經成就了它的奢華王國,然而這并沒有成為其固步自封的理由。不斷地顛覆與創新幾乎流淌在每一個卡地亞家族人的血液中,并在卡地亞的第三代達到了頂峰。1898年,阿爾弗雷德延續卡地亞家族的傳統,決定讓他的長子路易斯?卡地亞同樣以合伙人的方式延續卡地亞公司。之后不久,阿爾弗雷德又再次將這種延續卡地亞品牌的模式發揚光大,于1902年將自己的另外兩個兒子雅克?泰奧迪勒和皮埃爾?卡米耶也納入到了家族經營的范疇中。
按照阿爾弗雷德的分工,路易斯-卡地亞負責卡地亞巴黎和平街的店鋪,二兒子雅克-泰奧迪勒前往倫敦的Burlington大街開店,并負責倫敦的業務。同時小兒子皮埃爾-卡米耶則奔赴紐約開店,開拓美國這個充滿活力的市場。在美國,皮埃爾-卡米耶同樣顯示出了卡地亞家族天生的商業頭腦,僅用了一條雙串黑珍珠項鏈便與紐約房地產大亨的夫人換來了位于紐約第五大道的Morton Plant大樓。這座當時價值100萬美元的大樓也成為了卡地亞在美國的總部。
創新永不止步
作為卡地亞家族第三代的代表人物,兼具了藝術家氣質和天才的商業頭腦的長子路易斯將卡地亞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與那些以傳統技法與傳統為榮的奢侈品牌不同,路易斯賦予了卡地亞更多的創新元素。1910年,卡地亞為比利時伊麗莎白女皇二世設計制作了一款以渦形造型和皇家桂冠為主題圖案的冠冕。這也標志著世界上第一個用鉑金搭配鉆石的卡地亞已經將這些象征性的圖案表現得出神入化,展現了卡地亞極其精湛的珠寶工藝。
從20世紀初開始,路易斯-卡地亞吸取了來自埃及、波斯、遠東和俄羅斯芭蕾 (the Ballets russes) 的一些設計靈感和風格融入,并嘗試使用瑪瑙、珊瑚等新的材料,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在1925年巴黎舉辦的國際現代裝飾及工藝藝術展覽之后,被譽為“裝飾藝術”(Art Deco),進一步引領起當時藝術及時尚的潮流。
1912年,卡地亞“魅幻”時鐘問世,最漂亮的作品是六個門廊鐘和十二個中國鐘。這些鐘對于卡地亞的意義非凡,被稱作是鐘表界的無價之寶。 1924年,路易斯-卡地亞為著名詩人Jean Cocteau設計了造型獨特且富有創新的卡地亞三環戒指,三個金環相互環繞在一起象征著:友誼(白金)、忠誠(黃金)和愛情(玫瑰金)。之后,這款風靡全球的設計被運用于卡地亞的更多腕表及配飾設計中。在路易斯-卡地亞的領導和管理下,諸如此類的創新不一而足,卡地亞也由此從單一的珠寶商轉變為一個覆蓋了高級珠寶、鐘表和配飾市場的時尚領袖。
時間如白駒過隙。160年后,卡地亞對變革的執著依舊一如往昔。“卡地亞是只長著10條腿的怪獸。要想在強敵環伺的市場環境中勝出,就要在別人行動之前率先出手。”卡地亞現任全球總裁伯納德-福納斯如是說。
而在中國市場,則是卡地亞永不停歇的先驅姿態的現代版。盡管卡地亞并不承認是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但無論是PASHA系列到經典的PASHERE系列都顯示出了明顯的中國特色,特別是在“龍之吻”系列中,漢字、龍、花窗、如意甚至中國的神仙人物都以一種水乳交融的形式出現在其珠寶設計中。從某種層面上而言,中國對于卡地亞的意義其實是未來,卡地亞顯然希望中國帶給它的機遇一如兩個世紀之前的法國。惟一不同的是,卡地亞目前的焦點已經從王公貴族轉到了平民百姓。
在卡地亞看來,經典的意義并不代表高高在上,它除了獨樹一幟,更意味著永遠與眾不同。而持續不斷的創新與革命,則是保持這種差異的最佳方式。因此,卡地亞只能永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