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石
有著"天下第一石"美譽的靈璧石,集質、聲、形、色諸美為一身,在淵遠流長的中國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往今來公認的賞石瑰寶。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歷史悠久的靈璧石收藏迎來了新一輪高潮。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尋石、藏石、賞石的行列。其原產地宿州也因此為人們所熟悉。已經舉辦了兩屆的宿州靈璧石文化節,讓更多的收藏愛好者熟悉、喜愛上了這一歷史名石。在即將開幕的第三屆蘇州靈璧石文化節上,我們將會看到一大批靈璧石精品。
靈璧石的獨特魅力
靈璧石主要產于安徽省宿州靈璧縣境內。《靈璧志略》記載:"靈璧有七十峰,產有磬石、巧石、黑白石、透花石、菜玉石、五彩石等,山川靈秀,石皆如璧。"
在靈璧所產的諸多石種中,揚名最早的是被稱為"八音石"的磬石,《禹貢》中就有"泗濱浮磬"的記載,是我國古代的石質樂器--磬的首選材料。而收藏意義上的靈璧石,主要是指青黑磬石奇石。隨著收藏的不斷發展,靈璧石作為賞石的概念也得到不斷豐富,逐步包含了紋石、五彩石、透花石、皖螺石、彩色白靈璧等。
靈璧石的收藏和賞玩稱得上是盛名久享。自古以來,有名的藏石家無不藏有靈璧珍品,有文獻記載的就有蘇軾的"小蓬萊"、范成大的"小峨嵋"、趙孟頫的"五老峰"。風流帝王李煜鐘愛"靈璧研山",宋徽宗還為常常把玩的一株靈璧小峰,題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命人鐫于峰側,并鈐御印。南宋《云林石譜》上記載石品116種,靈璧石被放在首位;明人文震亨撰寫《長物志》,也有"石以靈璧為上"的評判。
明朝王守謙《靈璧石考》一文稱:"海內王元美(世貞)之祗園、董元宰(其昌)之戲鴻堂、朱蘭嵎(之藩)之柳浪居、米友石(萬鐘)之勺園、王百榖(穉登)之南有堂、曾蓮生之香醉居、劉際明之吾石齋、劉人龍之夢覺軒、彭政之嗇室,清玩充斥,而皆以靈璧石作供。"之所以受到諸多名士如此鐘愛,是因為靈璧石具有獨特的魅力:一是無論大小,天然成型,千姿萬態,并具備了"皺、瘦、漏、透"諸要件,意境悠遠;二是靈璧石的肌膚往往巉巖嶙峋、溝壑交錯,粗曠雄渾、氣韻蒼古,紋理十分豐富,韻味十足。三是色澤以黑、褐黃、灰為主,間有白色、暗紅、五彩、黑質白章……不僅多姿而且多彩。四是"玉振金聲"的音質,輕擊微扣,都可發出琤琮之聲,余韻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