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氣如千金的步伐,走出以金箔寫成的字畫,珍藏了古玩的象牙,呢喃著胭脂水粉的浪花,舉手投足間勾勒出金粉世家。
很多人問過我一個問題:“到底應該玩什么樣的表,簡單款、復雜款、限量款還是其它?”事實上,這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每一塊表都有它存在的價值,玩什么表是個相當個人的事情。或許一塊在我看來毫無賣點和特點的表,對某人來說則很有意義——事實上,父親留給我一塊羅馬表,我一直保留到現在,還特意為其做了洗油和拋光的處理——這就是表存在的個體意義。
當然,如果非要給這個問題一個合理且滿意的答案,那就是這篇文章煽情且略有盜用嫌疑的題目——“金粉世家”。
關于金表,我想這是一個玩表人相當熟悉的領域。有很多人,包括曾經的我都認為金表和普通鋼表除去價格上的巨大差異外并沒有太多不同。而事實上當我真正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塊金表后才知道,原來很多東西只有親自把玩過才會領會到其存在的真諦——金表就是如此。用一種并不討人喜歡的過來人的說法就是:沒有親手玩過金表的朋友,千萬別輕言說金表的種種是與非。目前為止我們能夠看到的最多的金表材質基本上為:黃金、紅金、白金、PT鉑金。黃金材質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用得很多,隨后出現了紅金和白金材質,而PT鉑金的使用歷史并不長,但因為PT鉑金本身的稀有程度與價格相比其它金更高,所以往往在品牌的某些高端作品上作為首選材質。紅金我們也通常稱之為“玫瑰金”,似乎它的色彩是最討人喜歡的。實際上從成分上來看,紅金包含了更多銅的成分,為此其顏色較之黃金來說更深一些。白金是最容易和鋼混淆的,但也只限于“感覺”,如果有機會一手拿鋼表,一手拿白金表的話,任何人都可以第一時間感覺出何為白金材質——金的閃耀和亮度,是鋼所無法企及的。
琺瑯一詞其實和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關系,它最早源于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當時東羅馬帝國和西亞地中海沿岸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藝品稱拂嵌或佛郎嵌、佛朗機,簡化為拂。隨后慢慢地演變成今天的“琺瑯”。出現景泰藍后轉音為發藍,后又為琺瑯的基本成分為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與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屬硅酸鹽類物質。中國古代習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釉”;附著在建筑瓦件上的稱“琉璃”;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琺瑯”。時至今日,琺瑯已經成為了少數高級品牌的高級系列才做的玩意兒。當然,也有如寶璣這樣直接用磁面做表盤的品牌,瑞寶也算其一,這種表盤雖然稱不上琺瑯,但其把玩性依然高于普通表盤材質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