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了,財產也要跟著結婚嗎?結合的比例多少最合適?個人的自由度還能有多大?
●疑問一:結婚后,是否所有財產都要結合在一起?
新娘:結婚后,我們每個月把工資卡里的錢都取出來,存到一個統一賬戶里去吧。這樣不管誰要用什么錢,都可以從里面取。
新郎:可是咱倆的消費習慣都不一樣,你愛買東西,我的花費小,這樣混在一起,早晚會成一筆糊涂賬。
新娘:那你說怎么辦?
新郎:我們還是各花各的,家庭共同部分我們AA。
專家畫外音:
結婚后,并沒有必要把所有財產都結合在一起,變成一筆賬。當今的年輕人,消費理財觀念已經很成熟,自己掙的錢自己花,這無可厚非,結婚后其實也一樣。但是男女雙方都必須擔負起建立家庭的責任。盡管每個家庭的收入水平各不一樣,但在傳統的中國人觀念中,不論是經濟方面還是情感方面,男人都應該作為家庭的支柱。
根據數據統計,在中國的家庭中,男女收入比例10:7的家庭最為和諧幸福。作為家庭支出的部分,也應該以男性為主,這個比例大概為男方支出家庭開銷的65%,女性支出家庭開銷的35%比較合適,當然可以根據兩人收入水平的比例進行調整。建議新婚家庭在結婚后比較穩定的半年內,列出一份家庭開銷以及收入的詳細統計報告,然后夫妻二人按收入比例各自拿出一部分錢來共同支付家庭開銷,這對維護家庭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留足家庭的,余下的可由個人支配,也就不會有結了婚失去自由的困擾。
疑問二:財產結婚,應該以什么為目標?
新娘:親愛的,我打算兩年之內,為你添個寶寶。
新郎:謝謝你親愛的,但我還想再多奮斗兩年,為你和寶寶創造更好的條件。
新娘:其實我們可以從現在起就好好計劃計劃,究竟要準備多少錢來生寶寶。
專家畫外音:
在結婚之日起,就為新婚家庭設定兩人共同的理財目標,是非常值得推廣的方式。兩個的財產結了婚,究竟有哪些目標要去實現呢?先列舉一組調查數據給讀者們看一下,以首都北京為例,一個中上等收入家庭面臨最重要的開銷由三部分組成:1、婚后的購房置業,金額在80——150萬;2、子女教育(從出生到大學畢業),金額在60~80萬(平均3~4萬/年);3、夫妻退休后養老(55-80歲,包括生病開銷),金額在100~200萬元,這些費用只是按照目前生活消費指數計算的,并沒有考慮以后的通貨膨脹問題。粗略計算下來,至少需要將近300萬元,這就是一個家庭所面臨的最大開銷,也是階段性的理財目標。
對年齡處于25—35歲之間的新人,這時正處于事業的上升期,夫妻二人應該根據自己的收入能力以及當前狀況來規劃好置業與孩子養育問題,因為這些可能會給家庭支出帶來很大壓力,所以在資金的花費上可能不會有過多贏余,這都屬于正,F象;如果年齡處于35—45歲的事業高峰期,這時候的理財目標就應該以增加資產儲蓄為主,為以后的生活增加風險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