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 Dunand品牌獨一無二的“孔子”軌道陀飛輪表
它是瑞士表展的第四種形態,只有深入了解鐘表行業的人才去關注它。而在這個經常被忽略的領域里,時常涌現出驚世駭俗的鐘表作品,可謂:“不鳴則以,一鳴驚人。”
2009年以前的近二十年里,世界鐘表領域一直有著開“兩會”的傳統。即每年年初相繼在日內瓦和巴塞爾舉辦的兩個大型表展。相信每一位愛表之人心里都很清楚。等到五六月份,關于瑞士表展上的各種消息,無論新品、趨勢、設計、材質、明星甚至八卦會在無數雜志中鋪天蓋地地出現。不過細心人仍有所洞察:巴塞爾表展和日內瓦表展并沒有把所有瑞士鐘表品牌全部涵蓋進去。就好比體育世界里面總有非奧運項目的存在。近些年,游離于“兩會”這等“正統鐘表世界”之外的品牌,影響力卻越來越大。首先是一代表壇鬼才——Franck Muller大師十余年前在自家莊園里創辦的WPHH(World Presentation of Haute Horlogerie“世界高級鐘表新品發布展”)。如今已成功聚攏到Franck Muller、Pierre Kunz、Rodolphe、Barthelay、ECW、Martin Braun及Backes Strauss等九個品牌參與,其實日內瓦表展也不過才十六七個品牌,WPHH——“世界第三表展”的稱謂也算實至名歸。而那些與Franck Muller成長經歷相仿的瑞士當代制表大師或獨立品牌,他們既不愿參加“兩會”被管束,又不想追隨Franck Muller,該如何展示自己呢?
這就要提到一個“影子表展”的概念,業內比較通行的叫法稱之為“沙龍(Salon)”。Salon是一個松散的展出形式,不像巴塞爾和日內瓦表展的幕后有著強有力的組織者。Salon實際上是二十個左右的瑞士獨立品牌或制表人,利用“兩會”期間全球各類買家、媒體云集瑞士之際搭車辦展的統稱,星羅棋布地散步于日內瓦湖邊各大頂級酒店的豪華包房里。只是展出時間上非常統一,實際擺脫不了各自為戰的局面。而對于專業鐘表媒體,“兩會”已經不是他們的主戰場。因為相比之下“兩會”的資料是統一的,相對好拿的。你能獲取,他也可獲取。把資料運回國內,刊登出來圖片一樣,文字相仿,只能用大同小異一詞來形容。除非你是個狂熱的愛表人,否則五六月份時買一本雜志足夠,大家刊登的東西都差不多。于是,關注高級鐘表行業的所謂專業雜志如何較量出高下?如何體現出獨家視角與探求的執著?就看“兩會”期間,Salon類的品牌能跑多少家,當然是多多益善。因為這些品牌都不挨著,需一家酒店一家酒店地跑,有的甚至隱藏在日內瓦老城的小巷內,一不留神就錯過了,路癡更會抓狂。而且溝通只能用英語或法語。跑這類表展還要與赴瑞邀請方的公關公司斗智斗勇,因為人家請你來是參加鐘表“兩會”的,你偷跑出去,邀請方心里肯定不舒服。但凡單兵作戰的媒體,很難有機會與Salon來個親密接觸。2009年,筆者是在人生第七次瑞士之旅時才負責跑了一回Salon,受益匪淺。自己對鐘表的認識也終于超越了“兩會+ WPHH”這個層面,向著更高一級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