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珠寶消費額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特別是去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鉆石消費市場。今年以來,珠寶市場上,商家借各種店慶、節慶名義推出各種優惠促銷,而許多消費者卻反映說看不懂鉆飾價格差異。 珠寶之家采訪了業內專業人士,道出了鉆戒價差的秘密所在,是產品渠道不同。
低級別鉆石有的也賣高價格
一些市民向記者反映:他們在許多商店比較了一些同克重的鉆戒后發現,標價相差好幾千元,而有的所謂“低折扣”鉆戒又比一口價的便宜不了多少。業內人士指出,除了人們對鉆飾價格構成認識不全面外,產品的加價率不同也造成了同樣的產品零售價格差異較大。
據介紹,衡量一顆鉆石品質的標準主要有重量(CARAT)、凈度(CLARITY)、色澤(COLOUR)和切工(CUT),即“4C標準”。這個標準由GIA(美國寶石學院)創立,是目前在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最為主流的鉆石評價標準。鉆石顏色由最高色級D到最低色級Z,顏色由白到黃,共有32級,凈度分為11個等級標準。重量相同的50分鉆石,如果凈度和顏色有較大差異,價格差額甚至能達到兩倍以上。當前市場上確實存在著某些質地和切工一般的低級別鉆石被標高價的現象。
此外,業內人士表示,鉆石首飾從南方加工出廠后的批發價格是比較透明的,就是到了中間流通環節,加價率不同造成了零售市場價格的巨大差異。其中,一些知名品牌珠寶加盟商的加價率較高,零售加價率能達到一倍以上。由于珠寶廠家名氣大,商場要的進店“扣點”(即商場提成)較低,零售時以次充好的問題不多見,有時也能推出一些實惠的特價款。而普通品牌珠寶進店的“扣點”較高,至少要加價30%,中間商提價也較高,但是為吸引顧客還必須打折銷售,因此對有關商家提價后再打折的“打虛折”行為指責一直不斷。
仿版流行價格差異大
業內人士透露,我國南方鉆石加工業已經形成規模化,本市珠寶鉆飾基本來自東莞和深圳。其中,深圳占有世界珠寶加工市場超過80%的市場份額,其中也包括很多奢侈品品牌、國際一線品牌。如同許多品牌服裝被“扒版”一樣,大量的珠寶首飾也出現了仿版。有時是一些包含著獨創設計思路的品牌珠寶還沒有上市,很多小型珠寶企業那里就加班生產仿版了。當正品上市大規模宣傳時,仿版商品“搭順風車”大量上市,憑借低廉的價格搶占市場。
同時,一些中間商趁“非現場購物方式”比較流行,通過網上銷售的方式主推一些仿版鉆飾。而人們瀏覽網頁時是無法看清商品的細微之處的。此外,某些電視購物節目也成為不良商家斂財的場所。他們有的拿鋯石冒充鉆石,有的拿級別低的鉆石冒充知名品牌的高級別鉆石,甚至戒托采用的是鍍金材料而非真正的黃金和鉑金。
品牌鉆戒直銷或定制給用戶真正的實惠
近年來,珠寶品牌商,一方面不斷發布最新國際潮流鉆飾新品,提高品牌附加值;一方面提高電子商務引用,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如鉆戒網絡銷售或定制已經百花齊放,品牌BTC商城消費者的信賴度比較高,價格方面比實體店便宜很多。
珠寶行業需洗牌規范
價格不透明、擴展過快的珠寶鉆飾市場令人擔憂,業內人士提出了警告:盡管當前不少國內制造的珠寶呈現出了優良的加工品質,但仍缺少精品設計。此外,當前不少鉆石企業出口大幅下滑,擴大內需是當務之急。而零售市場上存在的一些商家“短視”行為確實影響著消費者的信心。
在記者采訪中,有的消費者訴苦說:自己覺得國內珠寶“性價比”不好衡量,就特意趁出境旅游時買珠寶,沒想到陷入導游和當地商家聯手制造的陷阱,以后下決心再也不買珠寶了。由于黃金和鉑金市場有透明的原料價格和工藝價格參考,消費者更愿意選擇純金首飾。一些珠寶行業人士表示,珠寶市場潛力巨大,當前要靠外力加大規范行業的力度,期待新一輪洗牌讓經營者優勝劣汰。同時建議管理部門結合市場特點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保護好消費者利益,鼓勵更多守法經營者發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