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08年07月03日09:14 新快報 ——周大福18K金寶石戒指以次充好質量不過關
來源:http://www.sina.com.cn 新快報記者 陳志龍 通訊員 胡燕妮 李文
金銀珠寶大店竟也欺客!廣東工商局昨日公布省內金銀珠寶抽檢結果,結果顯示,金銀珠寶合格率僅為36%,其中標簽不合格居多,質量合格率為80%。記者發現,不合格名單中,包括周大福、六福等知名珠寶店。
抽查合格率低
據悉,此次省工商局共抽查了廣州、梅州、東莞、中山、揭陽、潮州等6市79家銷售企業,抽查的金飾品、銀飾品、貴金屬鑲嵌珠寶玉石飾品及未鑲嵌珠寶玉石飾品等共300批次,合格率為36%。扣除純標識不合格133件,內在質量合格率為80.3%。其中金飾品質量合格率為93.8%,銀飾品質量合格率為80%,貴金屬鑲嵌珠寶飾品,質量合格率為70.4%,珠寶玉石飾品質量合格率為81%。
以次充好嚴重
抽查發現,市場上銷售的金銀珠寶飾品質量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少數企業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其中不乏名店,如周大福珠寶金行(深圳)有限公司東莞莞城分公司的18K金紅寶石戒指,其珠寶鑒定不合格。不少金銀首飾的貴金屬含量不足、黃金當鉑金賣,如潮州市湘橋區榮泰豐珠寶金行銷售的“榮泰豐750白鑲玉戒指”含金量只有580‰,比標準值低170‰,是典型的虛標含金量。
一些企業利用外觀顏色相同的特點,把“白K金”標稱為“鉑金”,鉑金價值要比白K金高一倍,如揭陽市中銀珠寶金行銷售的“18K鉑金鑲玉吊墜”鉑金含量為0,欺騙消費者。還有商家把低值寶石標稱為相對高值寶石,如:把“玻璃”標稱為“水晶”;把“染色石英巖玉、東陵石”標稱為“翡翠”。本次抽查的廣州市聯壁珠寶有限公司8件飾品,質量全部與其標稱對不上。
官方回應:
周大福國內深圳總部的相關人員也表示,涉及的產品已經召回周大福中國營運管理中心,并再次進行鑒定。至于為何會出現珠寶鑒定不合格的問題,周大福的相關人員認為目前仍然無法給出一個最終的解釋,產品還需要作進一步的鑒定,只有等鑒定結果出來后才能查明原因。
與質量無關 與標注不規范有關
廣東金銀首飾商會的會長甄偉鋼分析,此次抽查的珠寶飾品共300批次,192批次不合格,其中134件是由于標識不規范所造成的。這說明了此次抽查所反映的最大問題不是質量,而是企業對規范標注不夠重視,對如何正確使用規范化標注標識沒有清晰的認識。
據悉,標識是珠寶質量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不規范使用標準化的標識將無法保障消費者和企業的權益。不規范標注主要表現為:無廠家代號、無貴金屬材料名稱。不標注廠家代號,無法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在流通中發現產品質量問題,如果銷售單據或商品標簽上沒有標注飾品質量,或標注的質量與實際不符,就不能確定爭議商品是否為原購買飾品。
甄偉鋼透露,將于7月9日由廣東省金銀首飾商會牽頭召開全行業零售商會議——“廣東省金銀珠寶行業關于質量標準學習會”,屆時,幾百家大中小型珠寶企業將通過此次的學習,提高對強制性標準的認識,避免因不懂“行規”而再次出現標注不規范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