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們熱愛的Supreme被140億(21億美元)巨資收購了。
有人歡喜有人愁。取關,粉轉路,各種表情包。
不少迷粉認為,Supreme是在向資本低頭,很快就會失去“酷”的特質。
也有人認為,這是小眾品牌發展的必然趨勢,要擴大市場,勢必得接近大眾。
無論如何,人民幣140億收購僅僅11家實體店的Supreme,Vans母公司VF集團也是下了血本。但誰敢說自己比VF集團更會算這筆賬?任何一樁收購案的背后,都有無數小心機。
我們先來看看Supreme是不是值這個價吧。
Supreme發展史
誕生于1994年的Supreme,瞄準的是紐約剛剛興起的滑板運動市場。但當時滑板文化在紐約還只是地下形式,滑板店的生意自然也不太好,但Supreme創始James Jebbia看到了這門小眾生意的未來,接了一位退出股東的股權。
這位接盤俠似乎不急于賺錢,先經營文化,且頗具社交經營的天分。他賣滑板的店,氛圍搞得像滑板文化交流俱樂部。常有一些年輕滑板愛好者聚會、聊天。有些曾經在這里揮霍過青春的名人后來回憶,“Supreme的味道里有大麻味,還混雜著Nag Champa線香味。”這種特別的味道,成了顧客們印象深刻的記憶點。
隨著到店的滑板愛好者、藝術家越來越多,Supreme成為了當時紐約“酷男孩”的玩樂天地,進而逐漸成為代表紐約街頭文化的潮牌。在那里玩過的年輕人里,還走出了 Jason Dill、Gio Estevez、Akira Mowatt等街頭潮流文化重要人物。
要說文化的影響力就是深刻,亞文化影響的人群雖小,但能形成緊密團結的圈層,也容易打造品牌“信仰”。再說創始人James Jebbi并不把自己的經營局限在滑板文化,他包容各種屬性的亞文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潮流力量。因而產品線也在不斷擴大,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時尚生活線,到后來還產出過滅火器、磚塊,酒袋等。在它的擁躉看來,這些混雜在一起一點都不違和,只要貼上了Supreme的標志,大家就照例為它排隊。
圖源:Supreme官網
James Jebbia表示,“我認為我們能立足那么長時間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試圖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獨特的身份標識和審美,而且保持了一種原生態且統一的設計語言”。這種語言可以說就是品牌風格。粉絲們LOGO崇拜的背后,其實也是對風格的認可。粉絲認為Supreme酷,就要一直保持酷的姿態。前幾次被收購傳聞,每一次都讓Supreme陷入“粉轉路”的尷尬,根本原因就是粉絲認為,Supreme會失去它的核心格調——“酷”味兒。
認識VF
在這次被VF集團收購前,Supreme已失去了50%的股權。2017年那次凱雷集團收購事件,粉絲也鬧得沸沸揚揚。所以,這次Supreme被VF集團以100%的股權納入旗下,已經是第三次被噴。
說起VF集團,大眾并不熟悉。而它旗下幾個品牌,大家多多少少都聽說過。比如The North Face,Vans,Timberland, Lee,Wrangler等,其中前三個品牌是Supreme的老朋友。如此看來,VF可能早就相中了Supreme。
VF作為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企業,一路收購至今,主營業務似乎已不再是經營,可能更像是一家投資公司。但不能否定其服飾領域的管理能力,否則Vans,The North Face也不能發展這么好。
投資自然為了價值增長,所以,盡管當下新冠肺炎疫情還存在不確定性,VF集團也沒停下收購的步伐。其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Steve Rendle表示,“收購新品牌是刺激業績增長最直接的方式……在這樣的時代,通過收購可以產生一些較大的回報。”
James在聲明中強調會堅持Supreme的道路
這次Supreme的收購案,VF集團在公告里表示,Supreme將繼續保持和集團之外品牌合作的傳統,集團則將為Supreme 提供供應鏈、國際平臺、數字化等方面的支持。Supreme創始人James Jebbia 也特別表示,收購不會影響品牌獨特的文化和獨立性。
但這些承諾似乎都無法讓粉絲們放心,依然引發了軒然大波,或許是Supreme的品牌影響力過于強大了。如此,也就從另一個側面印證,VF這140億花得值!
為什么二者會聯姻
讀完以上,二者為何聯姻背后的邏輯其實已經顯現,總結起來如下:
VF全球搜羅的眼光為何落到Supreme身上?首先,當然是Supreme強大的品牌力了,其中包括Supreme的品牌文化價值,巨大的LOGO價值,跨界聯名品牌資產價值等。
Supreme起源于街頭文化,且緊跟時代發展潮流,雖小眾,卻擁有十分強悍的文化影響力。不然,也不存在一個紅底白字簡簡單單的“LOGO”印上,就有人排隊高價搶購,甚至一張有這個LOGO的報紙都能被買斷。
這故事發生在2018年,8月13日,《紐約郵報》頭版除了Supreme紅色Box Logo外,空無一字,但就是這份原本只需1美元的報紙在黃牛手中一路瘋漲至100美元。能花100美元去搶一張報紙,只有粉絲能干出來。這背后,是多么巨大的愛。
再來看一下Supreme的跨界合作能力。且不說與LV等大牌的跨界合作,有人梳理過,Supreme合作過的藝術家有20多位,且多數代表了小眾潮流。比如,2001年,Supreme開啟了與美國涂鴉藝術家Kaws的首度合作,打造聯名款滑板。到2014年時,這款板的價值已達6000美元。除此,Supreme還與波普漫畫的鼻祖Roy Lichtenstein,英倫朋克教父Malcolm McLaren等繪畫、音樂家的藝術合作過。
說完Supreme值得被收購的價值,再總結一下VF本身發展的需要。
對VF集團這么大體量的公司來說,增長是硬道理。需要持續增長,就要不斷擴大護城河。靠收購來達成目標,也是不二之選。但收購考驗的不僅是VF的戰略眼光,還有財務預算控制能力,對品牌的審美能力,以及價值判斷能力。找到一個合適的品牌收入囊中,才能為企業增長帶來強勁的推動力。
Vogue Business統計了VF旗下品牌與Supreme的盈利比較,而收購后VF將收獲更大的利潤
對Supreme來說,借VF集團巨大的平臺支持,擴大品牌受眾,實現品牌全球化之路,也是一個獨立小品牌發展20多年后的必然選擇。如果能在大眾化的基礎上保持品牌獨特的個性,即使會喪失一些原有粉絲流量,也是成長不得不付出的代價。無論如何,希望Supreme能保持其初創之心持續擴大它的戰場。就像Vans,在VF旗下發展得也不錯。
當下,年輕化的消費者結構,新的消費模式和傳播方式,不斷在模糊奢侈品與潮牌、主流與非主流之間的界限。LV可以與Supreme共同創造合適Z世代的產品,VF也可以與Supreme聯姻創造新的價值,靠攏不同的消費圈層,進而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長能力。
如此聰明的企業和品牌,當然全世界都有的。比如珠寶行業代表企業之一恒信璽利,在二十年的發展中,不斷以跨界創新來打破企業邊界,向護城河里注入活水。在跨界娛樂引領行業的同時,近年來,恒信璽利旗下I Do品牌的“朋友圈”也越來越寬。
I DoX張洹“愛”藝術項目啟動活動現場
恒信璽利表示,希望通過多種跨界合作模式,讓大家感受到I Do品牌,提升消費體驗,獲得更多商品以外的價值。在這一點上,無論VF,Supreme,還是I Do,都有相同的價值追求。或許,這理應成為一個有長遠理想的企業和品牌的本質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