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幾組數據和相關資料不僅讓國際奢侈品大牌興趣盎然,也是新興的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的直觀說明。
高盛投資銀行預測,中國在2015年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其消費總額將占全球的29%,屆時將超過日本的28%。高盛公司同時還預測,自2006年至2010年,中國對奢侈品的需求量將以年25%的水平增長。
巨大的消費市場和快速的增長率固然喜人,但問題是它們都貢獻給了哪些企業呢?
《新財富》于2004年進行的一項調查告訴我們,進入21世紀初的3、4年間,眾多國際奢侈品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增長率達到驚人的80-100%,而在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這個數字是10%左右。另據相關機構的統計,中國目前擁有賓利、保時捷等豪華汽車的消費者已超過10萬人,而擁有阿瑪尼等奢侈品牌服飾的人群達到100萬人以上。
中國鐘表市場更近乎于國際鐘表大牌的“私家花園”,據相關資料顯示,進口表在中國國內手表總銷售額中占到了80%的比例。其它眾多的國際奢侈品品牌在各自領域的發展情況也基本如此。
多元化國際奢侈品牌萬寶龍的首席執行官陸慈這樣說:“在萬寶龍的全球市場中,中國的銷量位居亞洲第一、全球第五,我們深信中國必將成為萬寶龍全球最重要的市場。”
面對國際奢侈品牌的高歌猛進,我們本土奢侈品牌的表現又如何呢?結論很遺憾,除茅臺、五糧液、水井坊及其它幾個受到國人追捧的為數不多的本土奢侈品牌外,在奢侈品消費市場很難發現本土品牌的身影,更少有能夠蜚聲國際的奢侈品牌。
影響力波及全球的美國《商業周刊》,每年要評選出一個世界最有價值的品牌榜,在上榜的100個品牌中,沒有一個席位屬于中國。
從上述資料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明確無誤的信息:中國社會已經進入奢侈品消費高速增長的時代。但是,分享這場奢侈品豪華盛宴的幾乎都是國外的品牌,很難覓到國產品牌的身影。我們感到有些汗顏,因為我們的祖先曾經創造過聞名世界的景德鎮瓷器、蘇繡等奢侈品;我們也有一些擔憂,因為我們的奢侈品產業如果不奮起直追將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市場中喪失生存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