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黃金部隊:黃金需要重新啟蒙
日期:2008/10/08 來源:編輯:
文章TAG:
三聯生活周刊:1987年至2001年,美國股票市場的歷史性大牛市中,金價一直都是熊市,而2001年之后,美國股市由于高科技股的破滅,一直處于調整階段,金市則在上揚。股市和金市是否有“此消彼長”的關系?
景學成:從中長期看,道-瓊斯和金市在5年和10年的走勢是一樣的,但在短期內有很多時候確是相背離的。因為,對股市失去信心的投資人很可能迅速轉移資金選擇黃金來避險,使兩個市場立即呈現此消彼長的局面。9月18日金價在闊幅振蕩,早盤美國金融股的持續下挫讓市場擔憂情緒彌漫,在避險需求推動下,國際基金再度大量買入貴金屬,金價持續瘋狂飆升,但在美國聯合其他央行共同救市的影響下美元后程反彈,金價一度下探至每盎司830美元得到支撐,這就屬于短期的背離。
三聯生活周刊:目前現貨黃金是以美元計價的,那么黃金的價格和美元經濟何時正相關,何時又負相關呢?
景學成:從現貨供需方面看,由于黃金是用美元計價,當美元貶值,使用其他貨幣的投資者就會發現他們用等量資金可以買到更多的黃金,從而刺激需求,導致黃金的需求量增加,進而推動金價走高。美元升值時則抑制黃金消費。而大多數黃金礦山都在美國之外,美元指數就對黃金生產商的利益產生一定影響,因為金礦的生產成本是以本國貨幣計算的。所以當美元指數下跌時,相當于美國以外的生產商的生產成本提高了,而出口換回的本國貨幣減少使利潤減少,從而打擊生產商的積極性。比如南非的金礦在2003年由于本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大于黃金價格的上漲幅度,導致黃金礦山非但沒有盈利反而陷入虧損,這樣導致黃金產量下降,供給減少從而抬升金價。
而在金融領域,2001年之后,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美國連續11次調低聯邦基金利率,導致美元兌其他主要國家貨幣匯率迅速下跌,投資者為了規避風險,重新回到黃金市場,使黃金的走勢出現了關鍵性的轉折。2004年,美國貿易赤字再創新高,消費者信心進一步被摧毀,同時油價增高加深了市場對通脹的憂慮,黃金借此機會在2004年底沖上每盎司4 56美元。有數據表明,2001年至2004年通過對美元指數和黃金收盤價格進行分析,相關系數為-94.70%,屬于高度負相關。而2006年5月至6月間,美元經濟發展走勢平穩,金價與美元的負相關關系明顯松動,從這兩個月的美元指數與黃金收盤價格的分析來看,相關系數為44.8%,呈現正相關關系。然而,基于商品與貨幣的根本屬性,美元指數和黃金價格走勢的負相關關系才是基礎,同升同跌的局面最終將被反向關聯所取代,顯然,兩者相關性的變動很大程度取決于美元指數的變動。
三聯生活周刊:是否現在政府財政當局和中央銀行必須選擇黃金作為重要的貨幣基礎?有沒有可能出現擠兌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有經濟學家認為,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受挑戰的重要原因是和黃金脫鉤,他們甚至開始懷念金本位。
景學成:1932至1933年,法蘭西銀行害怕美國不再釘住金本位,不再按每盎司20.67美元的傳統價格兌換黃金,于是要求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將它存在美國的大部分美元資產轉換成黃金。為避免將黃金裝船從海上運走,它要求聯邦儲備銀行把黃金轉到法蘭西銀行的會計賬簿上。于是聯邦儲備銀行的官員來到金庫,將與那筆資產等量的金錠放入另外幾個抽屜中,并標簽為法國的財產。這種因法國向美元兌換黃金而造成的所謂黃金流失,是導致1933年銀行業恐慌的因素之一,被稱為對美國金融體制的威脅。同樣,1960年10月21日,由于擔心日益深刻化的美國財政金融危機將迫使美元貶值,擠兌美元、爭相拋售美元股票和搶購黃金的浪潮,席卷了幾乎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金融市場,使得黃金的美元價格在這些市場上達到空前高峰。西歐有些銀行家希望把美元儲備轉換成黃金,他們認為美元現在已不是曾一度那樣最強硬的貨幣了。如何確保對信用貨幣體系的信任,的確是個難題。
然而金本位時期有金本位的問題,美元本位就會有美元本位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金融危機,暴露了仍舊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的缺陷。這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擠兌黃金,而是督促美國建立負責任的金融體系,所以各國的央行才聯合救市。更何況,“匯率回到固定匯率時代,貨幣回到金本位時代”,期望用這樣的想法來穩住美國的經濟形勢,期望一勞永逸的想法是不現實的。世界經濟的規模發展,不可能回到金本位時代,黃金搬運的物理條件限制就不可能替代便利的信用貨幣交易。
我們要區分黃金作為貨幣的職能和黃金作為貴金屬的本能。“黃金天然是貨幣,貨幣天然非黃金”,前半句是說:黃金本身具有的稀有金屬的屬性,質地均勻、容易分割,使它生來就成為充當作為支付手段和價值手段的貨幣的材料。后半句則說貨幣的物質擔當者卻不一定非得是黃金不可,金融經濟的演進,信用貨幣的出現印證了這一點:大大降低了交易的成本,提高了支付的效率。因黃金歷史上承擔過貨幣的職能,有強大的光環,使得人們不時回味黃金貨幣時代和金本位時代的幣值穩定性,但是黃金作為貨幣的職能是受到法定程序認證的,是要有國家承擔兌換擔保和結算平臺作用的。譬如“布雷頓森林體系” 的確立讓美元和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和美元掛鉤的 “雙掛鉤”機制。到1973年完全打破了這個雙掛鉤機制。這個歷史進程是必然的、也是耐人尋味的。我非常想理解那些想和黃金掛鉤的經濟學家,想找到一個“錨”,來將金融市場固化,設想非常好,初衷也很好,但我覺得實現不了。
三聯生活周刊:那這個頻頻爆發危機的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有沒有改善的可能,我們可不可以不把貨幣體系寄托在一個國家的經濟上?
景學成:從現在的情況看,我們不能只依賴一個國家的貨幣,而且這個國家的經濟政策經常出毛病。事實上,經濟在全球化,然而貿易卻在地區化,北美、歐洲的很多國家都簽訂了地區貿易協定。歐洲可以統一貨幣為歐元,使英、德、法、意、西等歐洲國家經濟發展趨同。我是采取比較激進的態度,我認為中國應該加快實現人民幣可兌換的機制,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便于我們在經濟交往中擴大我們的定價權,也可能使我們在亞洲能形成一個統一的貨幣。貿易區域化正是貨幣在地區集成的基礎,是個好時機,有可能形成一個幾大貿易金融區域支承的多種貨幣集成起來的新的國際貨幣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