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危機的擴散效應和沖擊波在不斷加劇,各國奢侈品銷售市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當前奢侈品零售商狀況并不理想。
時尚類奢侈品不敵危機
這一點,看看迪奧(Christian Dior)或Richemont的業績報告,或Saks、Nieman Marcus百貨店里空蕩蕩的走廊就知道了。
2008年12月,法國香奈爾公司宣布裁員200人。全球盈利最強的奢侈品公司、瑞士歷峰集團在2009年1月宣布,旗下奢侈品牌,如卡迪亞和萬寶龍,2008年第四季度銷售下滑12%。
根據統計,2008年下半年,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場美國銷售額(算上珠寶市場)總共下滑了34.5%。
經濟衰退讓所謂的奢侈品行業遭受了嚴重的沖擊。所有奢侈品廠商的發展戰略,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國家的擴張,已經陷于停頓狀態。
日本是全球最崇尚名牌消費的國家,因此奢侈品行業所受影響不大,而美國卻因地處金融危機中心,奢侈品消費力嚴重受挫。
奢侈品在中國大行其道
此大形勢下,中國奢侈品銷售卻逆勢上揚。截至今年1月,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達86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25%,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國。世界奢侈品消費前三名國家分別為日本、中國和美國。
對此,國外各大媒體等都給予了積極評價。《華盛頓郵報》甚至預測,“如果繼續按照當前速度增長,中國奢侈品消費最快將在三年內超越日本,七年內超越美國”。
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首席發言人歐陽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將會是各國奢侈品品牌的重要陣地。 有將近70%的直接購買者都來自于中國內地,中國人最青睞的時尚類奢侈品為:路易威登、古奇、香奈兒、范思哲、迪奧、普拉達、喬治·阿瑪尼、佛萊格默、芬迪、愛馬仕。其中,路易威登、古奇、香奈兒仍是消費者青睞的“老三樣”。
路易威登主席及行政總裁賈世杰表示,路易威登進入中國十六年以來,該品牌年平均增長率從未低于百分之五十。據了解,這個全球頂級奢侈品牌在二00八年門店數量增加到了二十六家,覆蓋中國二十一個主要城市,中國已成為路易威登的第三大消費市場。賈世杰說,他十分看好中國市場,平均每年要來中國考察四至五次。
此外,在奢侈車消費方面,中國市場已成為眾多世界頂級品牌爭相進軍的市場。“目前頂級車的銷售拉動還在于亞洲國家,歐美地區都已處在持幣觀望狀態。”賓利杭州銷售經理徐光明表示,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對歐美地區豪華車銷售影響較大,今后一個時期他們將把目標鎖定在亞太地區。據悉,去年賓利在中國的銷量為三百多臺,增長近一倍。
讓奢侈品更像奢侈品
據另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真正的奢侈品(也就是那些稀有的、由真正行家制作的、只出售給特定的少數人的商品)或許正在回潮。
研究人員調查了108位擁有私人飛機的人士,他們的平均凈資產額在1.16億美元。調查發現,94%的受訪者給奢侈品選擇的定義是“給自己的”,而不是“為大眾的”(這個選項的比例是2.8%)。這個結果與去年相比有很大的變化,當時,有37%的人認為奢侈品也應該為大眾市場服務,可以看到一種向真正的精英優越論的轉變。
富人們更喜歡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不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奢侈品繁榮的一部分。所謂的大眾化富人或“追逐高價消費”者的衰微可以讓奢侈恢復其本來面目,那就是:向特定的少數人兜售一種精心打造的、很少人了解的身份地位。
受訪者表示,他們只是打算減少對高檔商品的購買量,并不是徹底不再碰奢侈品。至少82%的受訪者說,他們將減少奢侈品購買量,但72%的人表示,他們計劃購買“更高檔”的東西。
對奢侈品而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它讓奢侈品銷售商們銷售額大跌,卻讓奢侈品重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奢侈品。
這,或許是一個奢侈品復興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