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這樣形容:在北京菜市口百貨(以下簡稱菜百)買首飾,就像到菜市場搶白菜一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人山人海的“搶金”場景?近日晨報記者有幸采訪了北京菜市口百貨股份有限公司黨總支副書記、總經理王春利女士,聽她講述菜百2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和經營理念。從“京城黃金第一家”到“中國黃金第一家”,菜百的成功絕不是偶然,而是菜百人一步一個腳印堅實走來的結果。
出場人物:王春利
北京菜市口百貨股份有限公司黨總支副書記、總經理
走出一條和別人不一樣的路
“從1985年經營黃金珠寶的宣武區區屬百貨公司,到現在成為一個自己購買原料、擁有生產基地、零售賣場、售后服務以及整個質量體系的連鎖經營品牌,這是一條從來沒有過的道路,而且是完全適合菜百發展的獨特經營道路。”王春利這樣總結菜百的發展軌跡。
菜百既不同于別的零售企業大多持物業型經營,也不同于其他珠寶品牌從形成伊始就是一家黃金珠寶專營公司有著自己的專賣店或者專營場,它的整個產業鏈架構是在“菜百”這個黃金珠寶品牌上的。王春利回憶,1985年菜百成為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準的北京市內銷黃金珠寶的百貨公司。開業之初,一節柜臺中的幾枚金戒指就成為菜百黃金飾品的全部內容,門前冷清。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關注黃金、購買黃金。“每一次選擇,都會得到一些,失去一些。”王春利說,菜百放棄以百貨類為主的經營形式轉為專賣黃金的百貨公司,憑借的是“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和超前的經營理念。1989年,菜百打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買黃金到菜百”,開始不斷擴大黃金珠寶、玉石飾品的經營面積。菜百管理層多次南下廣州、深圳等生產基地開展市場調研,精心組織適合北京市場的花色品種。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4年,菜百公司黃金珠寶、玉石飾品銷售突破1億元,成為北京市第一個億元柜組。1997年菜百被北京市商業委員會命名為“京城黃金第一家”,正式確立其黃金珠寶經營為主的特色化銷售模式。2002年10月,作為中國黃金市場開放的標志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開業。黃金將徹底改變由國家統一控制的局面,實現與國際市場的全面接軌。菜百公司作為首批108家會員中唯一的商業零售用金單位,通過遠程交易,買入了第一筆黃金原料,敲定了上海黃金交易所第一單。面對新的挑戰,菜百不斷完善黃金珠寶特色經營,逐步由零售業態成功轉型為擁有自主產品品牌的特色專營公司,既擁有產品的生產、加工基地,又具備得天獨厚的零售終端,由此,菜百向原材料、設計、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靠著特色經營,菜百走出了一條成功的品牌之路。2004年菜百獲得“中國黃金第一家”的稱號;2006年,菜百黃金玉石類首飾成為“中國名牌”產品;2007年,菜百黃金類飾品又獲得“中國名牌”殊榮;2009年,“菜百”品牌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1年,因連續四年榮獲“北京十大商業品牌”而直接晉升為“2010年度北京十大商業品牌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