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價格不菲的珠寶目前并沒有規范合理的變現渠道,珠寶商家普遍的變現價格僅為類似飾品售價的40%-60%。而市民所保有的普通飾品要想通過典當、拍賣等渠道變現也非常困難。也就是說,不斷提高的僅僅是珠寶的“價”,而非其“值”。
商場:折舊費高于升值額
商場:折舊費高于升值額
很多消費者在購買鉆石飾品時,都得到了商家“以舊換新”的承諾。據了解,多數執行鉆戒“以舊換新”業務的商家,在消費者購買后1年內將收取10%左右的折舊費,隨著年限增加折舊費有所上漲,5年左右后折舊費不變,且消費者購買新飾品價格必須高于原價,多數商家定位高于原價3000元以上。
“以舊換新”是保值嗎?以市民如果購買了1萬元的鉆戒,兩年后以舊換新為例。這兩年時間,1萬元如果作為定期儲蓄,則可獲得利息900元左右,本息相加10900元。如果兩年后想換取價值為1萬元的鉆戒,這位市民將承擔20%左右的折舊費,即2000元左右。也就是說,這位市民實際擁有價值僅為8000元。而如果是添加3000元換取新鉆戒,既然多花了錢,那么一定能換來比現在的大或成色好的鉆戒嗎?據了解,今年上半年鉆石的漲價幅度超過30%。如果按每年鉆石漲價幅度為30%計算,1萬元的鉆戒兩年后,即使加價3000元也不會換到比當時購買戒指克重或成色好的鉆戒。
小型珠寶店:折價4至6成
小型珠寶店:折價4至6成
商家的“以舊換新”可以說僅僅是一種保值的噱頭。在本市一家大型商場的珠寶專賣柜臺,一家知名鉆石品牌的銷售人員向記者推薦一枚40分左右H級的鉆戒,其價格在15000余元。當記者表示也有同樣品質的鉆戒想變現時,銷售人員則表示,“在我們這兒是不可能的,建議您到一些小的珠寶首飾店或路邊的"回收"店問問。”而在這些小型的珠寶店里,想要變現起碼“賠”一半。
在河西區一家大型珠寶賣場附近的珠寶小店,經理馬先生說:“紅寶石戒指我們可以收,但您是在商場買的價格會比較高,我們的回收價可能您不太好接受。”馬經理表示,他們會自行檢測寶石的成色,并根據結果定價回收。其結果并不一定就如消費者購買時,寶石鑒定證書上所標等級。
還有一些商家則表示,其珠寶折現價格僅能給出所收類似產品的4-6成。“我們這周剛剛接待了一位顧客,他的鉆石戒指購買價為13500元,并且提供了當時的購物發票和鑒定證書,但是我們重新鑒定之后,估價僅為6500元。”馬經理說,“顧客根本無法接受。”“我們也是賣東西的,開店、雇人都是花費,我們賣多少錢跟買你的東西沒有關系。”一家位于超市下面的飾品店的張老板表示。而路邊經常闖入我們視野的“金銀回收”小店,則更為堅決地對珠寶說不。“有拿著寶石找我們做托兒的,可您說哪有拿著托找我們來鑲寶石的?”一家回收小店的老板宋先生調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