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編自《馬未都說收藏·玉器篇》馬未都著中華書局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玉充滿了敬意。我們敬重玉,第一是在精神上。古人幾千年前就已經發現,一塊美石,不管是攥在手里,還是打一個眼兒佩戴在身上,隨之而來的是一種精神力量。
第二是在道德上,把玉上升了一個高度。我們說“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深入人心,千古不變。成語說“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說的是人的品格,最高等級的品格。
所以,古人諄諄告誡:君子無故,玉不去身。”——馬未都
玉的本質就是美麗的石頭
美石為玉,玉的本質就是美麗的石頭。中國人給玉定的概念比較寬泛,所以今天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雨花石是不是玉呢?按照今天嚴格的標準,它不能稱之為玉,但從古代的角度看,它就是一塊玉。
那么,玉的標準是什么呢?古人已經做過總結了,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是玉的一個最基本的標準,這個標準一直影響到今天。什么叫仁、義、智、勇、潔?怎么去理解呢?感覺比較抽象。那么,玉具象的一面是什么呢?就是我們能夠看到的玉的最表象的東西,第一就是顏色。古人對玉的顏色的記載比較多,有紅色、黃色、綠色、藍色、黑色、白色。今天想起來,玉好像沒有這些顏色。誰看到過紅色的玉、藍色的玉?其實,古人所指可能跟今天有所不同,當時對玉的概念比較寬泛。比如古人說的“紅玉”可能是紅瑪瑙,“綠玉”可能是綠松石,“藍玉”可能是青金石。今天說玉的顏色,相對來說都限定在一個范圍之內,首推白玉、青玉、黃玉,包括青白玉,就是青色和白色之間;再就是碧玉、墨玉;還有花玉,也就是一塊玉上有多種顏色。
和田玉是等級最高的玉
要對玉有所了解,首先就要知道玉的產地。中國有多少地方產玉呢?現在有據可查的中國產玉的地方至少有幾百處,甚至上千處。我們了解一下最主要的幾個地方。
首推新疆和田。新疆和田玉是等級最高的玉。乾隆時期宮廷里的玉,大部分都來自和田地區,比如擺件、器皿、玉牌子、如意等等,不勝枚舉。中國歷史上很多戰國的玉、漢代的玉,以及唐宋元明清很多優良的玉,都是從這個地方出產的。
新疆和田所處的地理位置海拔很高,氣候條件惡劣,一年能開采的時期就三四個月,非常短暫。我前一段時間還看過一個紀錄片,講怎么開采和田玉。和田玉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所謂山料,一個是所謂籽料。“籽”是一個很通俗的說法,就是石頭籽。我們經常接觸的籽料,相對來說都比較小,其實有很大的也稱為籽料。籽料最早其實就是山料,由于地殼的變化或一些地質災害,使山料崩塌落入河床,經過河水億萬年的沖刷,把棱角全磨去了。因為水有滋潤作用,籽料往往都溫潤圓滑,光彩照人。
那些直接從山中礦藏開采出來的玉料,就是山料。山料沒有經過河水長時間的沖刷,所以一般情況下,籽料的質量要高于山料。但這不是絕對的,不是說籽料就一定比山料好,確實也有非常優良的山料。山料可以開采出大尺寸的材料,比如元代玉器的代表瀆山大玉海,還有清代的大禹治水玉山子,都是用兩塊巨大的新疆和田玉雕刻而成的。
和田玉中的最高等級,今天稱之為羊脂玉。一說羊脂玉,大家就可以想象它的樣子。羊脂就是羊油,今天能看到羊油的機會不是很多,現在已經不怎么吃動物油了。過去的人老用動物油來說事兒,比如形容德化白瓷是“豬油白”。我小時候家里還經常熬豬油,能體會油的感覺。今天的年輕人可能都看不到動物油了,就沒有這種感覺。
那么,比較肥碩的綿羊被宰殺以后,羊的脂肪部分露出來,這和最好的和田白玉是一種感覺。“羊脂玉”因此得名。因為新疆大量飼養羊,所以才能有這樣的比較。羊脂玉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非常油潤,這個感覺必須自己去找。羊脂玉中的白也有個度,不是千篇一律的白,它的顏色是從非常白一直過渡到青色。
昆侖玉比較“靈”
第二類比較大型的玉礦就是所謂“昆侖玉”。很多學者不承認這個叫法,認為不科學。從科學上講,應該叫透閃石,或陽起石。但這些名稱對一般百姓來說,聽著比較古怪,也沒必要記住。昆侖玉出產在昆侖山脈主峰進入青海的地區,所以它又被稱為“青海玉”。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里鑲的玉都是青海玉。青海玉與和田玉比較起來,相對來說比較“靈”。靈,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術語。靈,機靈,引申為通透。我們說一個人很機靈,實際上是說他思想比較通透。那么,青海玉比和田玉靈,是指它相對通透。簡單地說,同樣的玉材在同樣的厚度下,青海玉的透光率要大于和田玉。實際上,和田玉和青海玉都屬于昆侖山脈的玉,只是一個在昆侖山以北,一個在昆侖山以東。
青海玉以山料為主,少有籽料。青海玉的特點,第一是儲藏量大,材料多;第二是體量大,能開采出大材料;第三是色澤相對比較均勻。為什么要拿青海玉來制作北京奧運會的獎牌呢?就是因為它的這三個特點,材料多,用多少都有。最重要的是獎牌的品質能保證一樣。不能說我得一塊金牌,他也得一塊金牌,我們倆站這兒一比,好,這兩塊白玉不一樣白,有差異。那肯定有一人就不高興了,對吧?我剛才說了,玉最怕比。因為青海玉色澤均勻的特性,所以被選中作為北京奧運會獎牌使用的材料。